第A05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堂“云”上的音乐课

让大山里的孩子们“筑梦课堂”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受访者供图

    俞平华

一间30平方米的远程教室,屏幕这头是在上海的俞平华和他的志愿者老师们;另一头,连接了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水磨村大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放慢语速,调高音量,弹琴伴奏……网络把音乐课“送”到了云南。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5G时代的希望网校将“扶贫、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弥补教育短板,也让教育扶贫的延续性有了无限可能。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远程教室里传来了“弦乐的秘密”

“大提琴、小提琴等弦乐都是用来拉的,这次看一个特别的表演形式,拨弦。”在宝山体育馆优体知音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的尽头,有一间30平方米的远程教室。

因为疫情沉寂了几个月后,这里又传出了讲课声和音乐声。

上周,由宝山团区委、大华公益基金会牵头的希望网校“开学”,作为首批加入的公益机构,优体知音恢复网络直播课堂,给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水磨村大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上音乐课。

作为负责人的俞平华抽空带着电脑又坐进了远程教室进行前期准备,他为孩子们上的音乐课名为“音乐素养”,让孩子们了解交响乐的历史、交响乐团的组成、音乐家的故事等。

借助视频、图片等各种多媒体形式,俞平华要带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在他的电脑里,存着为这堂课准备的两个文件夹,分为管乐和弦乐,“弦乐的秘密”文件夹里就有十多个视频。

他点开《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MV,听到了传统的小提琴演奏与电子琴音、鼓声的现代结合,美国小提琴家林赛·斯特林还运用了拨弦的方式演奏。

“很多人认为小提琴演奏是很传统的,所以要给孩子们看一段小提琴和现代电音相结合的音乐,让他们知道原来小提琴演奏有很多技法和方式。”

看完新奇的,也要学传统的。接着播放的是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上的“京华风韵”《良宵》,这是以弦乐为主的交响乐,可以让孩子们系统地鉴赏交响乐演奏。

虽然俞平华对这节课已经很熟悉,但每次网络课堂开课前,他还是会提前在远程教室里过一遍流程,发现适合孩子的最新音乐视频后,也会加进课程中。

在俞平华的带动下,优体知音青少年活动中心共有5位老师成为了希望网校的志愿者,音乐、画画、小合唱、音乐表演……水磨村大华希望小学共有186名学生,他们所有的音乐课,都由上海这群青年老师承包了。

实地调研发现课表上只有“语、数”

俞平华虽然没有支教经历,但就读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期间,有一年暑假参加了学生会的捐书活动,跟着去了四川省阿坝州的山区小学。

捐赠书籍、学习用品,和当地孩子交流,当时他就觉得,祖国辽阔,各地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地方的孩子向往美好和渴望知识都是一样的。“如果我有能力,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获取更多知识。”

这是一颗种子,在当时20岁的俞平华心里种下了。

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从7岁起,俞平华就学习钢琴,音乐梦最终促成了他的音乐教育事业。

去年7月,机缘巧合下他和宝山团区委负责人一起去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调研,不但调研农业、乡村生活,俞平华更关注当地的教育。得益于各方捐助,当地学校的硬件设施已有提升,新刷的墙面,操场上不再尘土飞扬,他还走进教室听了一节语文课,学生们大声朗读唐诗,使他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但走遍学校,俞平华没发现音乐教室,翻看学生课表,排课最多的就是语文、数学。

“缺老师啊!我们没有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的专业老师,课自然难开展。”当地的小学校长感叹。

音乐多美啊,得让青少年全面发展,这块教育短板要补上。

俞平华是行动派,和学校沟通之后,校方特地腾出一楼的一间空教室作为音乐教室,俞平华则捐赠了20台电子琴,想让每个去音乐教室的孩子都有机会摸到键盘,还配齐了能上网课的网络设备。

普及音乐历史,教授专业音乐知识,他想让云南的孩子感受音乐的诗意。

给孩子送去精神食粮

“每当课表上显示后一节是音乐课,学生们都特别开心,课间10分钟都不用休息,跑到音乐教室里早早坐着等上课。”

希望小学老师的反馈,印证了音乐课在孩子们中的人气,上网络直播课的老师也有感触。

“晃头,叉腰,拍手,左边、右边两次,然后拍腿,再拍肩膀。”网络音乐课上,志愿者老师李莉给孩子们弹奏了一曲《勇敢的鄂伦春》,看到屏幕另一端前两排孩子有些跟不上节奏,李莉停下伴奏,放慢节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带他们。当看到屏幕中孩子们打对了节拍,唱准了歌曲,她都会夸赞他们一番。“最开心的是当教好一首歌孩子们齐声唱的时候,最有成就感。”

低年级的音乐课适合唱唱跳跳,三年级后就会加入乐器课程,只半个学期,零基础的学生也能慢慢弹奏如《小星星》这样简单的曲子。

做了多年音乐教育事业,俞平华感受到,全国各地孩子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山区的孩子,由于长期课程缺失,他们难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说到精准扶贫,与其只给他们经济支持,不如将精神食粮送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从小建立对音乐的感觉,不求每个人成为音乐家,但求带给他们对美好的向往,而且现在的5G技术正好又能解决网络课程的送达率。”

俞平华相信,网络直播课堂会让更多孩子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

整合资源,让更多青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是共青团的使命。立足5G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如今,希望网校的志愿教师库有近70名教师,覆盖英语、音乐、书法、美术等课程,完全可以为网络公益课堂提供师资支持。

对话

“远程教育”扶贫有着独特优势

记者:网络课堂和现实授课会有差异,如何来弥补?

俞平华:网络课堂与线下课堂有一定距离,还牵涉到网络环境。我们在技术上尽量避免网络延迟,在选歌难易程度上也会多加考虑,选一些能唱得响亮、欢快的歌曲。

课上师生互动也不是开课前打打招呼,我们都有学生的座位表,互动时可以叫孩子名字回答问题。上课时,老师会尽量将动作放慢,将声音提高,能让孩子们跟上节奏。

记者:你觉得通过“希望网校”的形式扶贫有哪些优势?

俞平华:线下支教的确很必要,这是和孩子们最直接的互动,但线下支教是有时限的。通过网络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远程教室支教,不影响参与教育扶贫,又能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我们可以承包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音乐教学。

俞平华

热心公益的俞平华,多次走访云贵山区学校,想为当地音乐教育做点实事。2019年,他和团队成员开始对口支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水磨村大华希望小学,帮助建立一间音乐教室,捐赠20台雅马哈电子琴,每周通过线上课程直播,将音乐带给学校186名孩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