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以“长三角文化协同合作与更高质量一体化”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旨论坛昨天下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说,近一年长三角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成果更显丰硕。三省一市密切协作,全力以赴,在影视、演艺、出版、动漫、电竞、印刷、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领域,新建了一批联盟合作机制,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区域文化一体化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喜人局面。 周慧琳指出,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区域特色文化的有力支撑,在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和机制创新,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实现整体发展效益,我们需要探索建立常态化、多元化、制度化的联动机制,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特别是通过政策的一体化设计,激化一体化活力,形成一体化合力,需要坚持项 目一体化带动一体化,以项目的落实来推动发展的协同。”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说,长三角之所以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沟通,基础是当前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人均指标差异不大,均衡发展。有两个人均指标都体现了这种趋同化。首先是长三角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国有艺术表演场馆、书店等文化资源的建设方面,处于全国的发展前列,整体上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发展态势。此外在书店的指标上,2019年的统计,上海的书店为750个,与合肥持平。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江教授也谈到了这种长三角各地文化均衡发展,给长三角协同合作提供的有力支撑。接下来,首先是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过去衣食住行游购娱是常态,现在不光是这些,而且向养老、休闲、学习型这样一些业态来发展。其次,长三角入选国家文化消费热点城市一共7个城市,占全国比重达15.6%,而且消费热点城市持续发力。有必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品牌影响力,让长三角的企业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表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