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85后青年生态科学家打造上海“绿水青山”

记者 郭颖

本报讯 记者 郭颖 第二届进博会已进入倒计时,上海将以“青山绿水”迎接全球宾客,申城众多经过治理变得清澈见底的河湖,凝聚着无数环保工作者的心血,这其中就包括“85后”青年生态科学家、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张玮博士。

这个周末,张玮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来自14家科研单位的26位青年科研人员之一,参加由上海自博馆和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向公众科普“河湖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

自称学习水域生态专业是“阴差阳错”的张玮,直到学习了这个专业后,才感受到它的意义所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大业。早在学生时代,作为上海海洋大学王丽卿教授团队成员,张玮便已经参与了上海辰山植物园、东方体育中心、闵行春申景城、宝山束家湾、上海海洋大学等地的河流和湖泊治理。

“像奉贤区的‘上海之鱼’湖泊,这个湖水域面积达17万平方米,最深水体5-7米,原来是劣五类水质,水是浑浊的,还发绿,水面上漂浮着垃圾。”张玮告诉青年报记者,经过他们的多年治理,现在“上海之鱼”已经变成二类水质,透明度大于2米,可以说是“清澈见底”。

此番,张玮特意带来了苦草、金鱼藻等土著性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可以让湖泊形成自净能力,加上科学的养护,通过定期收割水草,可以把污染物排出去。”张玮科普道:通过食物链,对鱼类进行科学捕捞放养,也可以把氮磷元素从水体中转移,从而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

眼下,张玮不光关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还在研究水体新型污染物。“像水体里会因为塑料制品大量使用,我们要用生态手段,进一步去除河中的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