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进博会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多管齐下解决展会垃圾分类难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记者 刘晶晶

    原来的“小嘴”分类垃圾桶在进博会里换成了“大嘴”。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80个投放点近4000个垃圾桶12辆专用车

从7月1日开始,全城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热火朝天,“四叶草”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没闲着。细心的市民发现,“四叶草”里原本摆放的小嘴垃圾桶动了微整“手术”,换上了“大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记者 刘晶晶

80个投放点

近4000个分类垃圾桶就位

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将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意味着生活垃圾分类在申城将被纳入法治框架。记者从进博会官网上看到,早在数月前,国家会展中心的垃圾分类工作就率先启动了。

从完善设施到科普宣传到换“大嘴”垃圾桶,一个没落下。记者昨日在“四叶草”看到,为了缓解垃圾满溢问题,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小嘴”分类垃圾桶在进博会里换成了“大嘴”。随着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近4000个分类垃圾桶已各就各位。

据悉,今年城管执法队员首次进驻进博会,定期检查垃圾分类。为了向参展者和观众宣传垃圾分类,80个垃圾投放点悉数配备了讲解员。

据首届进博会承办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指导下,他们制定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以更加绿色环保的姿态迎接第二届进博会。该方案从完善设施基础、科普宣传、精细管理这三个角度入手,对国家会展中心的垃圾分类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及规划。

一展一方案

根据各个展会特性来配备相应方案

在偌大的“四叶草”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难度不小。那么国家会展中心是如何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题呢?国家会展中心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彭春焰称,与小区内部的垃圾分类和运送不同,作为大型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面临的垃圾分类和运送的问题要复杂得多。首先,展馆中的垃圾存储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这个问题源于展览期间的巨大客流量;其次是垃圾品类多,除了生活垃圾外,还会有危废垃圾、展台垃圾、建材垃圾等垃圾;最后,垃圾驳运和临时仓储难度较大,很可能面临瞬时爆仓的问题。

面对上述难题,国家会展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彭春焰介绍说,除了在垃圾桶、驳运车等方面做丰富的物资配备,还要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教育到位。国家会展中心不仅会采用平面、视频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还会考虑在展馆现场配置专职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导工作。同时,会展中心会向参展商发送通知,请其将垃圾分类的工作落实到位。

在垃圾驳运的保障措施上,彭春焰透露,未来会与市区两级联合,进行驳运的大胆演练,以应对垃圾驳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国家会展中心还会实施“一展一方案”的个性计划,根据各个展会的特性来配备相应的垃圾收集和运送方案。

杜绝混装混运

300万元组建专用车团队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又被混装混运的现象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曾有网友“吐槽”称:“分类扔了垃圾,结果一股脑儿又被混装进垃圾车,那之前分类扔垃圾的工作不就白做了吗?”条例中规定,收运单位应当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不得混装混运。

国家会展中心也早早准备好了解决方案。彭春焰透露,国家会展中心已启动垃圾驳运专用车辆的采购和驳运团队组建的流程,首年将投入约300万元资金,采购12辆专用车,组建共约30人的驳运团队分类运输对应垃圾。他指出:“现在的垃圾车是要专车专用的,如果一个车是拉干垃圾的,那这个车就一直负责拉干垃圾。”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公告,预计到2025年,世界城市一年将产生约22亿吨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城市化增长速度,如果不能得当处理,将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也是全国最早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的会展综合体。彭春焰表示,其生活垃圾分类方案最终将实现垃圾分类不落地、收运环节规范专业等目标,有助树立垃圾分类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