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瘦成闪电”该喜该忧?可能有病!

专家:过度节食减肥,孩子可能患上了“进食障碍”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厌食患者首先要进行心理治疗。受访者供图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偷偷把早饭藏起来的我被父母抓了个正着。那时的我脸色已经难看得不成样子,书包也快背不动了。一上秤我自己都惊呆了——15岁、172.5m的我只有68斤。”那一刻,晓晓(化名)在心里问自己:我真的病了?

“瘦成一道闪电”是很多女孩的愿望。可真的瘦成“皮包骨”,不仅失去美感,还会付出健康甚至死亡的代价。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病房,晓晓和很多青少年一起接受着进食障碍的治疗。

孩子体重急剧下降,不仅是身体状况,有可能他们的心理也出问题了!数据显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去年收治进食障碍患者再创历史新高。对此,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的体重两个月掉了4公斤,家长们就要注意了。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自述人琳琳(化名):

站在街上的我看着就像个骷髅

13岁的琳琳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生病了,只记得五年级的某一天,有位男生当着琳琳一个朋友的面说她胖。那一刻,愤怒和尴尬涌上心头,琳琳转头就走,从那以后,她立志减肥,方法也非常苛刻和激进。琳琳的减肥计划最初只是不吃零食,减少主食摄入、增加运动,到后面变成了不吃零食、主食和荤食,晚上只吃素菜,运动量也大大增加。

正值长身体的年纪,营养跟不上、消耗却大量增加,这让琳琳很快就瘦了下去,但是她开始没心思学习,体力也渐渐跟不上。

可是琳琳并没有在变瘦的奔跑中停下来,而是一天更比一天消瘦。“瘦”变成了琳琳的执念,没有“最瘦”只有“更瘦”。父母想要阻止女儿的日渐消瘦,想方设法为她补充营养。为了妈妈的一碗鸡汤,琳琳还大发脾气,摔坏了家里的东西。无奈,父母只好把她带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站在门诊室的体重秤上,1米49的琳琳只有58斤,BMI只有11kg/㎡,瘦如“骷髅”。琳琳的各项身体指标也很差,心率每分钟只有40多跳,血压也特别低,月经已经停经半年了。听医生介绍,琳琳才知道自己患上了一种危及生命的病,死亡率高达15%。在医生的建议和父母的劝告下,琳琳住院进行了治疗。

“慢慢地我发现原来饭菜是如此可口,吃饭,加餐从任务变成了一种享受,逐渐找回了正常生活,在病房依然抽空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己学习落下的课和后面的新课。”琳琳感慨道,“60斤、66斤、73斤,这些数字一个个走过,感觉进食障碍与我渐行渐远,新的希望渐渐升起。我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自述人晓晓:

BMI低于14危及生命,我害怕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偷偷把早饭藏起来的我,被父母抓了个正着。那时的我脸色已经难看得不成样子,书包也快背不动了。他们一把拦下我,抓着我瘦骨如柴的胳膊,要求我称体重。一上秤,我自己都惊呆了——15岁、172.5m的我只有68斤。” 晓晓告诉记者,这一切开始于自己2017年的减肥。那时身高1.68m,体重108斤,但她却觉得自己好胖,这里粗、那里宽,于是就想瘦到96斤。

“起初我的减肥方法很健康——三餐正常吃,不吃零食,但是吃水果,然后大量运动。暑假结束,我98斤左右。开学了,同学们惊讶地说‘你怎么瘦了那么多啊?’我愈发得意。

晓晓回忆起自己的减肥历程,对“瘦”的追求渐渐变成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执念。“到90斤的时候,BMI只剩15左右,我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现象:洗澡的时候头发掉多了,素来不畏惧寒冷的我游泳时竟然觉得水凉,手脚渐渐变得越来越冷,脸色难看起来,月经也慢慢停了。”

晓晓当时感觉事情不太对了,可是内心底还是一直有一个声音说着“应该再瘦一点”。晓晓说,“这个声音大过了一切,我开始渐渐痴迷于计算卡路里,任何入口的东西都要记录。当总热量逼近红线时,再饿也只能喝水。”

“就像练功走火入魔,越陷越深”,短短几个月,晓晓的体重再次直线下降,从90斤迅速瘦到68斤。虽然瘦了,但晓晓的心情开始不好起来,变得孤立,甚至最好的朋友也不想和她们说话,脑子里天天都被热量和运动填满。发展到后面,晓晓对运动已经痴迷甚至依赖了——不运动就会大哭大闹,对食物更是极其挑剔。

暑假又一次到来,换上短袖的晓晓吓坏了父母——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瘦成排骨的晓晓,拉晓晓上秤,数字让他们张大了嘴。父亲毫不犹豫地带她去了医院。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当时BMI为13.7的晓晓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BMI低于14会危及生命,医生要求晓晓住院治疗。“我会不会因为这个病死了啊?”晓晓开始感到害怕。

在医院治疗的这段时间,晓晓的体重渐渐回升,镜子里的她不再那么让人害怕。“我要告诉所有的人,瘦并不代表着美,健康才是真正的美丽。”

[诊断]

这些孩子可能患上了进食障碍

像琳琳、晓晓这样的个案还有很多。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病房,几乎床位全满。近5年,心身科病房收住入院的各类进食障碍患者数量逐年递增,2018年收治进食障碍患者创历史新高。

让所有进食障碍者沦陷的导火索,几乎都是节食减肥。作为进食障碍之一的厌食症,发病的平均年龄为16岁,其中13-14岁和17-18岁为两个发病高峰,以女性患者为主。他们减肥的时候,也许有点胖,也许根本就不胖,但当他们患上厌食症后,往往都是“苗条”得惊人。

女孩越瘦越好看?其实并不是。患上厌食症的孩子不仅会让人过度消瘦,对于女性来说还会导致月经紊乱,甚至停经,长期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多数患者还伴有抑郁或焦虑的情况。

“这些孩子,有些减肥是为了增强自信、追求完美,有些是因为压力过大等外界因素。”陈珏主任告诉记者,进食障碍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它的危险性一直被公众忽略。目前,进食障碍的成因尚未被医学界完全弄清。和其他精神类疾病类似,这是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但在“以瘦为美”的社会价值观驱使下,近年来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进食障碍在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死亡率达5%-15%。

[开方]

家庭+医院+个人同心协力才能让他们慢慢回归正常

由于科普和预防不够,对于进食障碍,多数人不了解这种疾病,甚至存在误解。

“刚开始,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多数不觉得这是严重的疾病,常常认为是胃的问题或内分泌问题而去消化科、妇科、中医科就诊,多数患者来到我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专病门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重度进食障碍。

因为进食障碍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依托中心的临床心理科和心身科病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专门对这个疾病开展诊疗和深入研究。

对进食障碍患者来说,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在解决营养不良导致的躯体症状时,还需要心理治疗,其中最难的一步就是下决心接受治疗。

记者了解到,目前厌食症的治疗方式以营养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所有患者都会在收治后立刻开始营养治疗,每日有六次进食安排,包括三次正餐和三餐点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等出院时,多数可以完成减少紊乱的进食行为及增加体重的目标。

“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们的这种疾病,如果在短短两个月内,孩子的体重莫名掉了4公斤,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陈珏主任指出,只有家庭、医院、个人合力,才能让患上进食障碍的这些孩子们慢慢回归正常饮食,恢复健康,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