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穿越70年的展览带领少年队员们“忆往惜今”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少先队建队70周年,前天“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上海少先队纪念建队70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在市档案馆举行。其中,“寻找红领巾的记忆”上海少先队老物件展让队员们仿佛坐上了“时光机”,一把“年纪”超过80岁的小号、一枚1951年的少先队队徽、一套1995年全国少代会的制服……那些承载着上海少先队记忆的老物件依旧熠熠闪光。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一把“80岁”的小号曾经训练了少先队鼓号队号手

今年9月,市少工委发起了“寻找红领巾的记忆”活动,发动全市少先队员找找老物件,感受上海少先队发展历史。1953年少先队中队辅导员聘书、建队十周年的卡片和邮票、1980年代少先队纪念币……展览上每一样老物件都承载了一段少先队历史。

这其中,一把很有年代感的小号引人瞩目。小号焊接得有些粗糙,“身上”锈迹斑斑,如今小号的主人是嘉定区清水路小学的徐梓鹭。这把小号是她的曾祖父曾经使用的,她的祖父还曾用这把小号训练过少先队鼓号队的号手。

据徐梓鹭的父亲徐根华透露,徐根华家里一直有吹小号的传统,这把小号就是他祖父的表哥所送,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小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徐根华是一名老师,至1990年代成为了一所小学的校长。与学校一起建立的还有少先队鼓号队,不过鼓号队缺带训的老师。“我来支持儿子的工作,号手我来教。”那时,擅长吹小号的徐根华父亲便带着这把小号,自告奋勇训练起鼓号队的号手。两年间,他多次进入学校为号手培训,还会为鼓号队表演,这把小号就这样与少先队有了联系。

当得知家里有这把小号时,徐梓鹭是惊讶的,听完小号的历史后,她又觉得特别自豪。徐梓鹭目前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她想将小号的历史与更多同学分享。

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少先队大队长的光荣和自豪

照片中,美丽的小女孩头上系着粉色的蝴蝶结,胸前系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臂膀上佩戴着三条杠。她看着镜头,留下最美的微笑。那是1953年,照片的主角薛荔华今年已经76岁。

这张照片是薛奶奶的孙子,来自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的沈彧从奶奶的老相册中发现的。薛奶奶说,当年六年级的她因为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经老师提名推荐,同学一致通过,当上了光荣的少先队大队长。这一份荣誉让全家人都非常自豪,她的父亲问她要什么奖励,她想了想说:“我就想拍一张照片留纪念。”

尽管那个年代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父母还是带她去照相馆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的瞬间,还额外给黑白照片上色。

在70岁生日的时候,薛奶奶做了一本相册集记录自己的岁月,这张照片也被她放进了相册集。初中生沈彧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奶奶这张照片时,他只有五六岁,在他小小的心里,已经有了“能当上少先队大队长是骄傲和光荣”的概念。

一套少代会制服代表辅导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知道征集老物件后,作为少先队名师、原闸北少先队教研员乌绮霞贡献出她珍藏的一套制服。这套蓝绿色的制服,上身西装,左胸上绣有“中国少先队”和星星火炬的绣章,下身配裙子,这是1995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参会辅导员统一定制的服装。

乌绮霞从事了一辈子少先队工作。1995年,时任闸北区少先队教研员的她成为上海代表团的一员,赴京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乌绮霞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至今还清楚记得,她的座位号是“8排8座”。几日的会议安排紧凑,其间穿着制服、戴着红领巾的他们,还前往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轮流站岗,执勤守护一小时。“那一刻,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也感受到一种期盼,需要引导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