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实地探访 也可虚拟参观 1298处老建筑开启“阅读”模式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首批踩点微旅行线路的市民都表示对熟悉的老建筑有了新的认识。受访者供图

昨日,包括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虹口区和杨浦区在内的六个中心城区发布了87条微旅行线路,除了实地踩点外,未来市民扫码就可以阅读建筑背后的故事。

昨日一早,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市民兵分三路,踩点了首批三条建筑可阅读微旅行线路。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探访不对外开放的老建筑国际友人加入“蹭游”

首批微旅行线路竟有意外惊喜

“80后”白领王小姐昨日体验的是陕西北路路线,一路踩点了包括上海大学旧址、怀恩堂、何东公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崇德女中旧址(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西摩会堂(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在内的老建筑。

“听说这次有几百人报名,探访名额几乎刚一出来就被秒杀。这次体验非常棒,据我所知,这也是那么多年来西摩会堂首次开放。它曾是远东最大的犹太教的会堂,由沙逊出资建造。但因为它是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等机构所在地,所以轻易不能入内。这次真的是太幸运了,能看到会堂的庐山真面目,里面的建筑又高又大,真的不虚此行。”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同行的市民很开心,有个阿姨已经探访过三次陕西北路了。此外,何东公馆平时也不对外开放,只有在文化遗产日等特殊的日子才可以参观。“今天有位辞书出版社的编辑当志愿者给我们讲解,还透露说辞书第七版也即将问世。”

沿途走的时候还发生了不少趣闻。有的市民没报上名,就跟着队伍一起走。有一对外国夫妻抱着小孩,从何东公馆开始,一路“蹭游”到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我们觉得很好玩,就送了一面国旗给这对外籍夫妻,他们开心地和我们合影。还表示对这些建筑很有兴趣,今后也会来参加。”

“70后”白领韩冰昨日加入了愚园路线路的探访,踩点了静安公园、中福会少年宫(嘉道理公馆外观)、涌泉坊、四明别墅、申石伽旧居、东方经济图书馆旧址、百年救火会、百乐门、刘长胜故居等老建筑,此外他还穿行愚谷村体验了一回上海弄堂故事。让韩冰印象颇深的是百乐门。“以前从来没进去过,发现里面真的是金碧辉煌。之所以报名逛愚园路,是因为这条路和很多路不同。有的建筑要跑到弄堂里,巷子深处才能了解到建筑背后的故事,光在路上走没有感觉。不像武康路上,类似武康大楼等知名建筑就在路边上。”

专程从普陀区赶过来的杨国兴是位“60后”,和韩冰一样,他也加入了愚园路这条线路,沿途拍了很多照片。“我以前经常去愚园路玩,从来不知道刘长胜故居就是地下党所在地。刘长胜被捕后没多久,上海就解放了,听了他的事迹我非常感动。还有我从小知道静安有个著名的救火会,今天才知道竟然这个建筑有100年的历史了,真的是涨了不少知识。”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更多市民和游客了解建筑,丰富阅读建筑的旅游体验,此次主办方借助上海旅游节这个平台,正式推出了六个区的87条微旅行线路。

昨日,同时首发的旅游线路还有“初心不忘,走向未来”重温党史,感受静安的传承与发展线路;以一条陕西北路见证“百年积淀,深厚人文”和充满上海滩传奇的愚园路“游走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3条静安区建筑可阅读微旅行线路。邀请市民游客跟随历史的脚步,了解它背后的传奇,以此打开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

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区开放“阅读”

扫描二维码便可实现虚拟参观

尽管过了一把参观瘾,但有的市民提出,老建筑是否可以365天开放?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工作要求,从去年开始,文化旅游部门联合房管、规划等部门和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中心城区开展“建筑可阅读”工作,为434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设置了二维码。

“本着可阅读建筑‘应开尽开’的工作原则,使大家不仅可以靠‘近’建筑扫码,更可以走‘进'建筑参观。我们区对区域内的可阅读建筑开放情况重新进行了梳理,在市文旅局的大力协助下,新增4处可开放、可阅读的建筑,实现了有条件的预约开放。截至目前,静安区可阅读建筑开放总数为130处,其中优秀历史建筑70处、不可移动文物29处、标志性建筑31处。这其中既有私家花园洋房,也有里弄民居;既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也有博物馆、纪念馆、A级景区;既有门口领票参观,也有电话预约;既有全年完全向市民开放的场所,也有只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开放的建筑。”静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市民游客通过扫码阅读,便可了解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今年市文旅局将继续扩大覆盖面,截至目前完成了1298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工作,数量是去年的3倍。

据悉,目前,这六个区的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2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今年上半年,这些建筑共接待游客764.63万人次。下一步,争取到今年年底,六区预计新增134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166处;同时,年底六个区力争完成所有2180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工作。年内实现建筑应开尽开全覆盖、二维码全覆盖、英文简介全覆盖。

“目前,我们区已有107个点位全面实现线上线下‘二维码全景阅读’,游客可通过扫描建筑和景点二维码,就可浸入式阅读和游览,让未曾走进建筑的市民百姓通过VR全景即可生动感知。”静安区文旅局调研员张众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这些建筑中很多是文保单位,有的可能知名度高,如马勒别墅。还有些不为人所知,即便是市民走过路过都未必会了解。就好比苏州河北岸的上海总商会旧址。“扫了二维码后,尽管有的场所进不去,但市民可以通过AR虚拟游览。打个比方,陕西北路上的西摩会堂、何东公馆都是办公场所,观众很难进去参观;百乐门除了商业消费外,也不是天天开放,只有在一些重要节点才有可能组织开放。再如静安寺尽管可供市民参观,但平时大家看不到宝贵的舍利子。但通过二维码就可以实现虚拟参观。”

[深挖内涵]

老建筑原来也可以这么好玩

静安区文旅局调研员张众介绍说,今年,静安区以“文化+行走”的文旅融合新方式推出了“漫步苏河湾”线路,串联起苏河湾南北两岸的文化地标,讲述上海在城市发展中苏河湾地区的历史记忆和精彩故事。市民游客在行走中,既有讲解员一路讲述苏河湾沿线如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福新面粉公司旧址以及山西路桥、浙江路桥等苏河湾重点文化地标故事,也可参与现场情景互动,增加了“建筑可阅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张众表示,下阶段,一是将进一步深挖老建筑的背景故事,通过高科技手段,增强实地参观效果,并在去年已完成点位的基础上,将所有上线点位翻译成英文版制作发布。二是鼓励建筑管理单位与创意设计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提升文创产品开发水平,推动文创和旅游互融互通,着力以旅游市场拉动文创产品消费、增加游客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建设一批销售点,用好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产品开发销售渠道。三是整合文旅局内部资源,策划开发相关参观线路,整合旅行社、百乐门等企业的娱乐餐饮资源,推出集娱乐、餐饮、建筑参观于一体的休闲体验式产品,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同时,进一步探索老建筑中商业功能与文化展示功能的平衡,避免老建筑“过度消费”。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