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果你们来临港一定会爱上这里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滩涂造城,平地兴产,十几年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临港又升级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临港青年”系列报道,走近临港机关、窗口、企业、高校、景点的年轻人,聆听他们讲述“我与临港”的故事。

首期聚焦临港第一批公务员、“80后”何晓英。

●驾吉普奔驰滩涂14年青春在这里

●为78个重点任务加班不忘晒新片区的“蓝”

“临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我们个人做出点牺牲,是值得的。临港

巨变的背后,其实是所有临港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

■06

编者按:临港滩涂造城,平地兴产,十几年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每个“临港人”的辛勤付出。最近,临港开发建设又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升级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临港青年”系列报道,走近临港机关、窗口、企业、高校、景点的年轻人,聆听他们讲述“我与临港”的故事。

14年前,大学刚毕业的“80后”何晓英成为临港第一批公务员。那时的她为了推介临港,驾驶着一辆大吉普往来于满是尘土的工地上。如今,随着临港正式成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她又与时俱进,开始跟各种“云”较起了劲。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临港新城第一批公务员14年的青春汗水挥洒在这里

“ 当时这里都是芦苇荡和滩涂,经常要应对不通的道路和断头的桥梁,随身携带手提电脑,时刻准备打开,跟投资商介绍临港未来的规划。”

“我是2005年5月来临港工作的,到现在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临港‘土著人’。”

在临港管委会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何晓英笑着告诉青年报记者,那时临港还叫临港新城,何晓英和另外12个小伙伴成为临港新城管委会招录的第一批公务员。

“之所以选择临港,最初的原因是因为临港离家近,我是闵行区的,当时想着临港就在隔壁的南汇区,上班应该还是比较方便的。后来面试的时候才发现,来回竟然也要100多公里。”何晓英笑言,比起家在虹口、杨浦的其他同事每天往返150多公里的路程,自己还算好的。

当时何晓英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投资商,陪同他们现场踏勘和宣传介绍。何晓英毕业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在临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很重要。为了学以致用,她在职期间,又完成了上海海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习。

“每次接待,我都要驾驶着一辆大吉普车奔弛在满是尘土的工地上,当时这里都是芦苇荡和滩涂,经常要应对不通的道路和断头的桥梁,随身携带手提电脑,时刻准备打开,跟投资商介绍临港未来的规划。”这就是何晓英当时的工作状态。

何晓英的工作之一是外资企业的备案受理。有一次因为生病,她白天还在医院挂水,晚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家外资企业需要变更,因为投资方是外国人,有紧急事情第二天下午必须回国。但是变更事项涉及到商务委系统备案和工商营业执照变更,按照正常流程,是无法在半天时间内完成手续的。

那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考虑到企业的特殊情况,何晓英连夜进行了网上材料的核对和受理,并且联系了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材料预审。第二天一早,到单位完成了变更备案的打印、盖章等流程,并陪同投资方到市场监管部门完成营业执照变更手续。最终投资方办妥了所有手续,及时赶去机场。

何晓英回忆道,当时滴水湖还在开挖,芦苇荡一望无际,没有房屋也没有居民,但是主城区同时有12条道路、24座桥梁和33公里的河道水系正在开工建设,挖掘机、打桩机、压路机,如火如荼。当时东海大桥未通车,洋山深水港未启用,工人们正加班加点,为年底能桥通港用做最后的冲刺。产业区正在动拆迁、做土地平整、开发公司招商引资,一片热火朝天。

后来,随着临港的开发建设,城市形象逐渐有了雏形——宽阔的马路、优美的环境、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活动也非常丰富。产业区也迎来了很多全球知名企业,创造了很多全球、全国第一的产品和技术……看着这些变化,何晓英觉得很有成就感。

2008年,把全部青春汗水挥洒在临港的何晓英正式在这里安家落户。

为78个重点任务加班加点工作之余不忘晒临港新片区的“蓝”

“一个项目公司的经办人说,别的地方都是盯着政府部门要加快这个审批,提速那个流程,但是在临港却会提前提醒下一个环节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有点跟不上节奏啦!”

今年8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总体方案,8月20日,李强书记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进行了揭牌。

经历了经济贸易办、行政审批办、组织人事办的何晓英,现在又回到了经贸办。按照总体方案要求,一共有78个重点任务正在抓紧推进,何晓英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对接服务贸易、地区总部、特殊监管区等方面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对她而言,这都是些新的领域,每天需要紧密对接市商务委、市海关、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推进一些工作方案、创新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同时也实时跟进相关项目的进展,做好政策宣介及与开发主体的沟通、衔接,促进好项目的尽快落地。

何晓英说,共事的领导、同事都是心为企业想,力往一处使。“有一次,一个项目公司的经办人说,别的地方都是我们盯着政府部门要加快这个审批,提速那个流程,但是在临港是反过来的,你们会提前提醒下一个环节是什么,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把项目落地时间倒排,有点跟不上你们的节奏啦!”

新兴服务贸易是临港新片区涉足的新领域,将集聚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公共云服务商,支持本土跨国企业架设出海云平台,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部署模式。因此,何晓英眼下正在跟各种“云”较劲,什么发展业务流程即服务(BPaaS)、数据即服务(DaaS)、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安全即服务( SE-CaaS)……这些专业名词和服务模式都要充分熟悉起来。

“我们每天还有很多工作方案、情况汇报、项目梳理、进展统计等文案工作,现在管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基本都是‘996’的工作状态。”采访期间,一个通知发到何晓英手机上,周末要加班开会,她又不能在家陪伴两个孩子了。何晓英的爱人也在临港工作,夫妻俩并肩在新片区奋斗。

“临港滩涂造城,平地兴产,可以说这十几年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临港开发建设又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得到了全国的关注。临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我们个人做出点牺牲,还是值得的。”

何晓英喜欢在朋友圈晒“临港蓝”,优美的环境,PM2.5平均才20;晒各类活动,迎新跑、海洋节、音乐节;喜欢招呼亲朋好友经常来临港郊游、聚会。因为见证了临港的从无到有,慢慢变美,心底有一种自豪感和喜悦。

“临港巨变的背后,其实是所有临港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有热情服务的同事、有高精尖的科研人员、有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有勤恳工作的生产工人,有任劳任怨的建设者。”何晓英想对更多年轻人说,“临港是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如果你们来这里,也会爱上这里。”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