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益·亮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酷暑下 志愿者的天空不一样

青年报记者 孙琪 周琳琳 实习生 张晨曦

    志愿者付娆带着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受访者供图

    酷暑下小志愿者引导居民自觉在垃圾分类点位上,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暑假,到处可见青年志愿者身影,他们或走进大山,或走进社区,或走上街头,或出现在上海书展,忙碌的身影里传递出真诚的爱和家国情怀。

青年报记者 孙琪 周琳琳 实习生 张晨曦

讲解志愿者

讲解历史 在公益里学习和成长

这个暑假,有一群学生,他们选择到图书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或讲解员,用微笑和热情为读者、参观者提供咨询、指引、讲解服务,严晟钧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南位育就读初三时,严晟钧就去徐汇艺术馆观赏过“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观展之余,他看到了高中部的学长学姐正在担任展览志愿者,也萌发了做志愿者的念头。去年9月升入学校高中部后,经过选拔,他如愿成为艺术馆新展“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的讲解志愿者。

今年6月底,严晟钧和其他志愿者接受了培训。学校里,老师告诉他们需要注意的礼仪、语气、手势、站位等讲解素质;艺术馆方面则向他们发放了展览大纲,并且由讲解员和策展人唐丽青各自为他们做了一次讲解。

“一方面,尽管看了大纲、听了讲解,我们仍要自己对大纲做补充。”他先后两次去往上海图书馆,借到了王毅撰写的《古墨》一书,认真研读,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那次唐老师为我们示范的完整版讲解较为深入。她建议我们自行把握,删去尚不能表述清楚的内容。”

经过取舍,严晟钧把重点聚焦在互动动画轨道镜、墨工与文人的故事以及近现代国画家黄宾虹对艺术民族性的独到见解上:三者各自代表趣味性、专业度以及此次展览的主旨。

“由于徐汇艺术馆场馆较小,这就意味着展品和说明较为有限,所以对讲解水平要求较高,要充分表达策展人的意图。”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严晟钧记下了讲解内容,自7月下旬开始担任讲解志愿者,他总计工作7天,每天讲解3场左右,最多的一天里讲解了5场。

严晟钧也碰到过突发情况。当被问及自己的确不清楚的内容,他或是把问题抛给其他观众,或是在展览完毕后带着提问观众去服务台,一同请教更加专业的讲解员。面对不愿继续观展的低龄观众,严晟钧便和其他高中志愿者发挥年龄优势,把孩子哄逗得很开心。“看到留言簿里写着‘讲解很棒’,我就成就感满满。我的付出不仅提升了自己,也得到了认可。”

垃圾分类志愿者

娃娃天使 用心守护社区蓝天白云

“你们今天去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了吗?”

“你们小护照盖了多少章了?”

如果最近有人听到交通公园居民区的小朋友彼此这样问候,可以“笃定”,他们是一群垃圾分类小志愿者。

今年5月,芷江西路街道邻里中心联合交通公园居民区组织了一支辖区内的小学生志愿者队伍,以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大环境为切入点,“小手牵大手”,发动大人与小孩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动。

活动前期,邻里中心和居民区的老师为娃娃志愿者们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趣味课程,让小朋友了解垃圾分类对于全人群的重要性。自暑期生活开始以来,这批小志愿者们穿上小志愿者工作服,在周中、双休日引导居民自觉在垃圾分类点位上,进行垃圾分类工作。面对有时垃圾桶内存在分类错误的干湿垃圾,小志愿者们都自发地戴上一次性手套,使用垃圾钳再次进行分类,无论刮风下雨、酷暑炎热,成为交通公园居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保护小志愿们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引导他们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志愿者工作,每一位参加分类的小志愿者都被授予了“垃圾分类小使者护照”,用来记录小志愿们的每一次志愿者活动的时间地点。于是一本本小小的护照,一个个Q版印章,不经意间就在小朋友们之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们自发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小朋友们之间的聊天话题也从暑假作业、新奇游戏,变成了“你们今天去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了吗?”“你们小护照盖了多少章了?”

在活动中,小志愿者们还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比如吴依尘同学,她是永兴路二小的学生,她观察到居民垃圾分类一直做得比较好,就与妈妈一起继续倡导居民进行六分类,即可回收物另外分成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每种类别的瓶子都倡导居民冲洗干净根据类别,单独集中分类。

即将从永兴路二小毕业进入市北中学的张洋,他在整个暑期,只要有空隙都会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守在垃圾点位上,遇到不肯分类的居民就不断引导并做好解释工作,看到没分清楚的,自行动手帮助分类,还拉来了同学一起做志愿者,他们的点滴行动都感动着所有的居民们,切切实实地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扶贫志愿者

跨越千里 为留守儿童送凉爽

在云南做完志愿者后,付娆养成了上QQ的习惯,只为看看是否有全福庄小学弟弟妹妹的留言,有时她的心思会飘到千里之外的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那里有大如曲池、小如碎镜的梯田,有变幻莫测的云海,静谧的村寨,活泼可爱的哈尼族、彝族小朋友。

短发圆脸的付娆是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班内担任团支书。性格爽朗的她擅长钢琴和排球,曾在朴质公益进行过故事会和暑托班的服务。今年8月,她参加了2019“爱心上海·益行青春”夏令营,奔赴元阳县新街镇的乡村小学陪伴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暑托班活动。

每天清晨,大巴会把付娆等一队志愿者在主干道路边放下,志愿者们要走过数百米的崎岖的山路进入学校。开展公益活动的那些天,他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带着孩子唱歌,做游戏,还给小朋友做中饭,教室内,操场上到处是他们欢乐的记忆。

除了爱心暑托班,这个夏令营还有“七个一”任务:即了解一个扶贫项目、参观一个扶贫基地、认识一个扶贫干部,走访一个贫困家庭,讲述一个扶贫故事,结对一个当地小朋友,推荐一样当地农产品。因此每天午后,付娆和其它志愿者时而结伴走访扶贫基地,时而组队走访村民,开展调研。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当地村民表现出最大的热情,看出付娆对当地民族服饰很喜爱,一位阿妈还给她套上当地民族服饰,过过瘾。

付娆真心喜爱这里的弟弟妹妹,爱心暑托班最后一天,她认领了一个名叫卢珍的女孩的微心愿——一本《西游记》,回到上海第一时间她立刻购书,并委托即将奔赴云南的老师转交给卢珍。“新街镇地处深山,没有快递,运送东西想快点送到卢珍手里,只能托人。”付娆介绍。

“这次夏令营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扶贫,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来说,给孩子们的拥抱,牵住他们的手,陪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哈哈大笑,带给这些留守儿童平时感受不到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公益。”付娆说,将真正的暖意注入留守儿童的心灵,就是她这个夏天最大的意义。

心灵帮扶更重要也更有效

今年夏天,既有申城志愿者走进云南深山陪伴留守儿童,也有志愿者把云南小朋友带到大上海增长见识。

2018年,景悦公益携手随相慈善基金会成立了“爱在彩云之南·资助山区贫困学生上学项目”,推进沪滇智力扶贫。目前已有3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资助。“今年6月喜讯传来,共有6名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出了县文、理状元。”景悦公益理事长何燕、理事胡正英告诉记者,他们特意策划了“聚爱上海,情暖砚山”圆梦助学夏令营,邀请云南砚山县10位优秀学生来上海参访和体验。

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理事胡正英之前就和这些学生建立起联系,并和同事们2次前往砚山。“这次他们来一趟上海也很不容易,来回需要4天。而且我也希望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便主动请缨要做志愿者。”

这次夏令营之旅,他们前往了慈善教育基地、黄炎培故居、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张江芯片企业、上海政法学院、城隍庙、南京路、外滩等地,学生们饱览了上海景色,也培养了公益心,激发了上进心。

通过一路上的细心观察和孩子们朴实的日记,胡正英发现这些都是懂事节约的好孩子。“比如大家都很喜欢南京路上一家巧克力店,但看到价格还是望而却步了。”于是胡正英悄悄买了一大包巧克力塞给砚山来的随行老师,请他发给孩子们。“我来做这件事有点不合适。”胡正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

因为主办方的细致和贴心,深深感动了云南的孩子们。“从拘谨到轻松,最后一天他们都挺依依不舍的。”何燕和胡正英还邀请受助孩子在未来有能力时加入公益项目,做到“资助一批、毕业一批、发展一批”。“上海和砚山志愿者都加入了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主办方还向孩子们正确解释了东西部发展的差异。胡正英告诉大家上海的原貌和一步步发展的历程,并且鼓励他们肩负起发展云南的重责。“你们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

暑托班志愿者

最后一个暑假 去当孩子王

8月23日晚,即将去上海电力报到的叶磊在朋友圈晒出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用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叶老师”的厚厚一叠贺卡,他骄傲地写下:“巨(很)感动,没白疼你们。”

这个“你们”,是指打浦桥街道爱心暑托班小班的30多名小朋友,90后叶磊今年3月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已经被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录取,为了给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一个句号,叶磊选择到打浦桥街道爱心暑托班担任一名助教。

“我当然可以去与专业相关的地方实习,但就没有那份特殊意义了。”叶磊说,他6月底进入志愿者培训班,7月开始工作,这两月一直陪伴着这群古灵精怪的“一零”后小学生,确实给他一种全新的体验。作为助教,叶磊主要负责维持班级秩序,并为小朋友讲一些课程。他利用自己的专业,还了一些搭建简单电路、买些万用表,给小朋友讲电路,以及用电常识;此外他还教一些纪念新中国70华诞的主题教育课程以及“诗歌唱”表演课程。

“一年级的小朋友知识虽然不深,但涉猎广泛,老师备课一定要充分认真。”叶磊认真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巧。据悉为了当好助教,叶磊每天6点多起床,7:30出发,8:00到岗。中午生活阿姨照顾小朋友,叶磊他们可以休息一会,但很多时候他更愿意利用这个时间指导孩子们功课。每天4点,小朋友放学回家,班主任组织工作人员复盘开会到4点45左右,大家才下班。

面对30多个品性、习惯各不相同的小孩,叶磊拿出百分之百的细心和耐心来照顾,即使偶尔班级里出现个把“淘气鬼”“爱哭包”,高情商的叶磊也能很快安抚住。而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叶磊,但凡有做得漂亮的手工活,比如折纸、小飞机、折纸鹤,都要送给小叶哥哥。

8月23日中午,叶磊正式和小朋友们告别,他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续写爱心暑托班的故事,陪伴更多的孩子高兴成长!

勇当“小老师” 一起“看见爱”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

“老师老师让我回答!”

爱心暑托班里小朋友的热情完全不输给室外的炎炎烈日,但讲台上的“老师”们可为此犯了难。这群“老师”是来自第二届“看见爱”青少年志愿服务创意大赛的LE(love eye)小队,这是他们首次将培训成果搬上讲台。

面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视力问题低龄化的情况,“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将中学生服务需求与儿童视觉健康早期公益教育项目相结合,在2018年启动了第一届“看见爱”青少年志愿者创意服务大赛,第二届“看见爱”青少年志愿服务创意大赛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来自上戏附属戏曲学校、上海民办位育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等多所中学的中学生志愿者队伍加入了本次大赛。他们在暑期儿童视觉健康公益活动中,与社区图书馆、暑托班的小朋友们近距离交流,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激发出对于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创意火花,集结新鲜志愿力量共同应对中国城市儿童视觉问题广泛低龄的恶化现状。

LE(love eye)小队就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参赛小组一样,LE小队也经历了报名组队、培训、考核、试讲等流程,经过几次社区服务,他们将要提交课程创意成果,并参与9月“看见爱”青少年志愿服务创意大赛的最终评选。

“讲课的话还好,就是突发情况比较多。比如说上课突然一个蛋糕送进来,小朋友就全在叫,根本不看我们,想拉回来很难。让小朋友注意听课,他们也不理你,这也是很尴尬的情况,”此次担任主讲的杨凯元同学说,“小朋友其实很热情,但是下次可能要注意一下,这次进度有点慢,导致有一部分没讲完。”

“中学生做志愿服务是有纯真的热情的,我们组织这样一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志愿服务时长,另一方面也希望用不同于以往的志愿服务方式,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龚祎表示,“暑托班纪律其实是比较难管的,一堂课45分钟,你需要足够多的经验才能控制得了,所以这对中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公益其实是种子的栽种,是让小小志愿者能够成长起来,不会过分在乎他们第一次做得怎么样。”

[记者手记]

夏天将过 爱不散场

这个暑假,持续不下的高温天气,台风带来的倾盆大雨,让很多人对出门都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大到脱贫攻坚,重大赛事展览,小到社区活动,这个精彩的夏天处处可以看见志愿者默默无闻、全力以赴的身影。

采访中,无论是青年志愿者,还是娃娃志愿者都表示,因为热爱这个城市、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甘于奉献、奋斗、拼搏,用青春的力量把城市的名片越擦越亮。

这个暑假已近尾声,青年学子即将回校,但爱心不会就此散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