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新区环境治理现状如何?沪上学子走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对区域协同治理新模式问诊把脉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被明确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个地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执法过程中合作如何?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诸多问题中的普通一环,却引起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张洪霞和同学们的关注,这也是他们这个暑期的社会调查选题“‘共保联治,法治护航’——以吴江、青浦、嘉善为例探索环境保护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希望探讨的主要内容。

“在环境法课堂上,老师专门讲过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环境治理问题,当时我就很感兴趣,不同省市之间,在现实情况、法律法规等多方面都各有不同,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定有现实困难需要解决。”张洪霞说,当时正好看到团市委发布了“2019‘知行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赛的通知”,她就跟同学们一起组队报了名。

8月初,张洪霞和小伙伴的项目正式立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法学院胡苑教授等专家亲自指导,并带领团队十余名同学冒着酷暑,多次赶赴嘉善、吴江以及青浦三地开展调研,希望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生态环境法治治理的新模式。

据介绍,团队实地走访嘉善县、吴江区、青浦区三地发改(委)、生态环保局等多个部门,并开展了深度访谈,了解当地产业基本情况、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以及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当地存在的绿色发展问题。队员们发现,虽然“青嘉吴”地区刚刚被确立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但是三地的联防联治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且合作程度不低,也不存在相互推诿环保责任的现象。

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坦承,三区联防联治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比如,三地在污染标准的问题上有所差别,标准的不同,会导致联动执法缺乏基本的执法依据;又比如,示范区的污染处置尚没有后续的保障处理,企业的末端处理并不能得到保障,当前应当优先建立处理平台。

“我们前后调研了一个多星期,了解到了很多现实情况,看到了三区在环境保护协同治理中付出的努力,但是现实情况毕竟比书本知识更加复杂,现存困难也很多,在暑期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争取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提出他们的建议,为长三角一体化出一份力。”刚刚完成调查的团队成员、博士生俞翰沁说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