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公民同招”“民办摇号”能否缓解校外培训热?记者探访发现

家长纠结:会不会明减负暗占坑

    新华社 图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近日中央出台的相关规定释放了重要信号。幼升小、小升初的培训班还要不要上?“摇号”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公平?记者在上海、杭州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探访

家长考虑退课,培训机构却“泼冷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多位受访者认为,意见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释放了强烈信号:民办学校“牛娃”扎堆的现象将得到缓解,为了择校进民办而让孩子疯狂培训的“鸡血”家长也会适当减少。

“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听说民办要摇号了,本来打算暑假让孩子去学奥数的,都推掉了。”杭州西湖区的学生家长陆女士说。“民办摇号了,全家都跟着轻松,孩子确实太累了。”上海家长费先生说,已经给儿子退掉了报的幼升小培训课程,仅保留了游泳和绘画课,“以后即使再报班,心态也会不一样。”

然而,意见实施细则毕竟还没落地,培训班外接送孩子的队伍排起长龙仍较为普遍。记者暑期走访了上海、杭州的多家培训机构,他们的态度均十分淡定,甚至给出了“泼冷水”的观点:好的民办学校会加大提前招生力度;学校只会拿出部分名额摇号,个别“名校”甚至不参与摇号;还有“转学插班说”,称只要学习够拔尖,就有摇号外的入学机会等。

在上海某知名培训机构,记者正巧赶上一场“家长讲座”。一位“资深名师”告诉家长,千万不要有“摇号进名校”的侥幸心理。“好学校都有不好的班级,‘摇’进去后就会有分班考,平时也要看成绩,你家孩子拖了学校后腿,还是会把你赶出来,不然办学质量怎么保证……”

专家说法

“摇号”入学不应是教改的最终答案

受访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意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但还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否则家长很容易被校外培训机构“洗脑”“带节奏”。

受访家长普遍存在几个担心:第一,民办学校会不会提前加大自主招生力度,反倒催生更多“占坑班”,培训机构出现所谓的“排位考”? 第二,“摇号”入学如何确保公平? 第三,如果辖区内公办学校教学质量较差,而民办学校“摇号”又没摇上,面临调剂,孩子岂不是没有退路?

“优质资源有限,这是现实。中考择优录取的政策还摆在那里,所以之前的很多政策可能治标不治本。升学竞争压力大的本质没变,孩子该学的总是要学。”杭州学生李明心的妈妈说。

意见发布后,针对学生家长们的疑虑,上海市教委和浙江省教育厅均表示,将认真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同时,缩小校际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深化中考改革,通过招考“指挥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摇号入学,不是改革的最终答案。”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校长王治华说,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操作上要防止“假同招”“假摇号”等变通行为,防止民办学校变相提前招生、变相考试入学、变相收集简历等,要让“一边喊减负,一边先占坑”的现象彻底成为过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说,对优质民办学校管理者来说,电脑随机录取后,如何应对生源变化、如何稳定教师队伍,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新政策如果能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各归其位,帮助每所学校树立内涵发展意识,那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就一定会提高。”

[预测]

民办学校或将迎来发展分水岭

相关政策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是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而生,是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然而,不少民办学校在过度依赖生源竞争中逐渐“变了味”。一些“国有民办”,既占了国有资源的优势,又享受民办的收费机制,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初衷。

专家认为,随着意见发布及后续各地落实细则的出台,民办教育或将迎来发展的分水岭。

“意见着眼于教育公平和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整体的质量。表面上看,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做了各种限制,但归根结底是希望民办学校不以‘掐尖’为目的,办出特色,补位公办教育资源所不及之处,回归育人本质。”王治华说。

有受访校长认为,一部分教学质量过硬、教育特色鲜明的民办学校在今后依然可以顺利发展,但原本一些除了“鸡血”外别无特色的民办学校,在失去“掐尖”资本后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上海市杨浦区开鲁新村第二小学校长徐晶等受访专家认为,如果意见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到位,将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个别民办学校间的灰色利益链,进一步缓解升学焦虑,让家长少一些“功利心”和随大流的“不得已”,为孩子选择更合适的教育。当然,从长远来看,只有让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让评价学生的“尺子”更加多元,才是理想的图景。     据新华社电

消协提示:慎选暑假培训班莫被宣传忽悠了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充实假期。然而不少家长却遇到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夸张宣传、退费难等问题。截至6月底,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及12315指挥中心受理的课外教育培训类消费投诉已有95件。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暑假报名参加课外培训班应科学理性,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警惕夸张宣传。暑假期间培训班会发放大量广告,以特聘名师、专家授课、价格优惠等为噱头进行宣传。家长可通过试听,仔细了解培训班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环境及设施等是否与宣传一致,不要冲动报名。

二要注意查看办学资质。报名参加培训班前,要注意查看培训机构有无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

三是要注意认真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时,对培训班的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费用、遇事如何顺延、如何退费等内容要详细了解;对培训机构若出现更换老师,改变授课地点,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等违约行为应承担什么违约责任了解清楚;尽量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并认真逐项查看合同条款,谨防培训机构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是注意不要被“一次性交费越多,折扣越大”诱惑,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交费方式,尽量选择周期短、金额少的预付方式。

五是注意及时向培训机构索要相关凭证并妥善保管,尤其要留心查看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 据新华社电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