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天在做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

7月的上海闷热难当,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前来瞻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7月9日下午4:00,1996年出生的上海大学研究生林政豪套上红色马甲,在胸口别好“二大会址志愿讲解员”的徽章,戴上耳麦,开始了他当天的最后一场讲解。

初心

做志愿者 享受为人民服务

使命

曾经怯场 如今倒背如流

信念

担起重任 提交入党申请书

传承

讲好故事 青年要有所作为

■04

7月的上海闷热难当,位于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前来瞻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7月9日下午4:00,1996年出生的上海大学研究生林政豪套上红色马甲,在胸口别好“二大会址志愿讲解员”的徽章,戴上耳麦,调整了一下音量,开始了他当天的最后一场讲解。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从曾经的怯场

到党章历史倒背如流

“这是我们的党章历程展厅。在各位的右侧看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全文,共计6章29条2700余字。”这是林政豪最喜欢的专题展厅之一。

玻璃展柜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正案,指尖轻触屏幕,“泛黄的纸页”便会在眼前依次展开,犹如一部可“触摸”的党史。

党章历程厅的尽头,60余种各个时期的珍贵党章版本铺满整整一面墙,这只是二大会址纪念馆1300多本馆藏文献中的一小部分。每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我们能看到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党章,其中最珍贵的是这一本,就是当初张人亚父亲捐献上来的,因早期中共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最后交由中央档案馆保存。这本是复制件。”林政豪指着其中一本娓娓道来。

“当讲解志愿者,第一步就是要背讲解词,拿到手我吓一跳,一共十几页纸,近1万字。我一个工科生,看到背书脑壳都疼。”当时最让他犯难的,就是党章这块。“其他还好,只要熟悉了场馆,就可以发现每部分讲解词都会和场馆的意义相对应。但是对于党章的发展历程我当时不了解,又涉及到了很多年代、修改部分,就觉得很难啃。”林政豪说。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三大,只做了个别条文的改动;1925年1月上海召开四大,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组织,并且规定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如今,已经看不出他曾经的怯场,从首部党章到最新一部党章的诞生历史、条文变化,他都能倒背如流。

成为志愿讲解员后

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未及一年,林政豪觉得自己不仅知识面拓宽了,对党的理解也更深了。那一代年轻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让他心生向往。他告诉记者,在讲解过程中,自己曾有过很多被打动的时刻。

他感动于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将党的珍贵文献秘密带回老家交予父亲保管时所嘱托的“这是比我生命还重要的东西”,父亲将这批“红色档案”完好保留到解放后,并捐献给国家,使得目前为止仅存的首部党章原件得以为后人所见。

他也钦佩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在来沪参加中共一大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尽美,只因一腔“尽善尽美唯解放”的执着信念,并真切地将27年生命都赋予了这一信仰。

第一次在馆中看到彭湃烈士在榕树下当众烧毁自家地契只为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的场景,林政豪感到热血沸腾。再一次在《信仰》纪录片中看到同样场景,他依然觉得激情澎湃。

“一开始一知半解,感想没那么多。随着了解的深入,真的会觉得那一代人很了不起,而且当时的他们也都和我们一样年轻。他们担起了国家的脊梁,我们也应该要担得起。” 说这话时,这个23岁的青年人显得豪气万丈。

就在成为志愿讲解员之后不久,林政豪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本科的时候我并没有入党的想法,是成为讲解志愿者后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他说。

今天在做的事

就是明天的历史

“97年前走进这片石库门时,二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不过是29岁。他们也都是青年人。在那个时代,他们肩负民族希望、齐聚辅德里,高擎旗帜、披荆斩棘,在革命道路上勇当急先锋。用这样的精神鼓舞现在的年轻人,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职能所在。”中国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尤玮告诉记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的辅德里仍然有一群充满责任感、使命感,富有激情的年轻人驻守,他们是纪念馆的普通工作者,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80后”、“90后”是他们的“主力军”。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履行着圣地守护者、党史研究员和理论宣传兵的岗位职责。

建党时期的共产党员是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年轻人,用他们的力量改变了中国现状,这才是不忘初心的本源力量。把这些故事讲好,是能给像林政豪这样的现代年轻人带来感动的。

“过去的年轻人所做的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今天我们在做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90多年前的青年在思考、在行动,现在的青年人也同样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在“80后”的尤玮副馆长看来,做好历史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这是她的使命。“学好知识,今后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95后”的工科生林政豪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当志愿者就是初心

他愿意坚持也乐在其中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创造了多个第一,它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这次会议,就是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石库门里召开的,当时这里还叫辅德里625号,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这个开会地点的选择,也颇费了一番周折……”林政豪的讲述,很快带领人们走入了97年前的风云变幻中。

快一年的志愿者讲解生涯,让林政豪变得驾轻就熟。当天的观众中,有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总是站在最前排,听得很认真。林政豪会经常向他们发问。“你们知道辅德里有三重身份吗?”他特意多留了些时间给小朋友玩一玩高科技的多媒体互动设备。

“小朋友、年轻观众都比较喜欢这些高科技的展示,讲解中就要多点互动。岁数比较大的,对内容会更关注,也比较懂,所以要时刻准备回答一些即兴提问。”

这个上海大学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研二学生,去年10月报名成为了二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者。本科时热衷志愿服务,但多数是扶老、支教等,去年考研考到了上大,二大会址纪念馆在学校招志愿者,“刚巧我曾经来参观过,印象很好,就报名了。”

经过3次考核,他才正式上岗。一周一次,从早上9点开始到下午4:30结束,中午休息2个半小时,人多的时候基本都不停地讲,嗓子哑了也不知道。但他还是喜欢,尤其是讲完观众鼓掌的时候。

“可能因为这是我的初心吧。”林政豪说,他喜欢做志愿者,享受为人民服务的感觉,所以他愿意坚持,也乐在其中。

小档案

林政豪

1996年出生

上海大学研二学生

2018年10月成为讲解志愿者

“随着了解的深入,真的会觉得那一代人很了不起,而且当时的他们也都和我们一样年轻。他们担起了国家的脊梁,我们也应该要担得起。”

——林政豪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