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青商汇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昊:以初心去奋斗 助力青年创业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青创协”副会长刘昊。受访者供图

对于“青创协”副会长一职,刘昊视作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从不以导师自居,向创业青年们给出点评和点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与大家继续共同成长;包括团市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我们都以一颗初心去奋斗,助力上海青年创业。”

青年报记者 周琳琳

不断积累 

“自由切换”职场路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火山石资本副总裁刘昊的履历可谓“一顿操作眼花缭乱”。从复旦的软件工程到广告学的转专业生,从联合利华的市场到罗兰贝格的战略咨询,再从IDG到火山石,他的经历充满着变化与精彩。不过听他娓娓道来,不难发现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内在联系,都有刘昊的深思熟虑。

时间回溯到刘昊刚进复旦大学。学习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商业较有兴趣,而非原本填报的软件工程专业。幸好学校有转专业制度,给予他二次选择的机会。于是,他转去了偏向市场营销的广告学。该课程体系中有较多自由时间供学生进行实际探索,刘昊抓住机会进行实习和参与创业项目。这些经历带给他工作、商业及人生目标方面的收获,也进一步明晰了他对商业的热爱。

毕业后,他便进入联合利华市场部。公司的庞大组织、完整系统和成熟理论体系使他具备了良好的行业基础。“通过切身经历,我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先进入系统性的大平台进行经验、人脉、资源的积累,再结合商业直觉进行创业。不过如果学生时代就有了很明确的想法,其实创业也没问题!”谈到兴头上,刘昊笑着说自己忍不住要多说两句。

为了参与一些更宏观的商业思考,刘昊选择加入罗兰贝格从事管理咨询。这是一个较小、较简单的组织,为年轻人提供解除不同行业的资深从业者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刘昊加入了在联合利华得到的商业理解和经验。这样的工作带给他高速成长曲线,也让他学会以整个公司为出发点,进行宏观层面思考和制定整套商业计划。

这一过程中,刘昊又产生了新感悟。由于已经成为项目负责人,刘昊并不希望遵循惯有路线成为企业合伙人,倒是希望自己成为前来咨询企业的“合伙人”,能够参与到战略项目的落地。“我想从提供方案的乙方,转变为用管理者的一种甲方心态来做这件事。”此外,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往往要在一两年的长期时间里才能得到反馈,咨询公司也较难顾及。“基于两层考量,我在想是否可以既能参与公司商业决策,又能以这种实际参与者、经历者的角度帮助公司。”

2013年,刘昊加入了IDG资本上海团队。2016年,他加入火山石资本。直至目前,刘昊主导投资了漫画岛、Ganker、艾漫、氪信、社保通、城市传奇等优秀项目,主攻互联网创新、年轻人消费升级、数据应用等领域。他发现公司比较关注初创成长期团队,也需要他人帮助它一起成长,共同经历高峰和低谷,进而达成未来目标。

这正合刘昊的心意。“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这几段经历有较强的持续性,也都在参与商业运作,只不过我的角色发生了一些转变,而这些转变也是我自己所期待的。”

回想起每次转变,刘昊表示自己需要花费两三个月来适应。“并非技能上的适应,因为它们所需的核心能力是类似的;更多的是角色和心态上的转换。”从实际的生意人,变成思考者,再变成企业股东、投资人……它们相应需要不同的思考。

一次次的转变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刘昊只一句淡淡回应:我应该给予自己压力。以咨询到投资的转变为例,刘昊认为同样是给予商业建议或是公司价值层面的判断,投资人的身份要求自己更为严谨和审慎。伴随压力的,是动力和期待。“每次转变,我都在往前走,背着一点压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破与立 

创业是“人”的事情

原本,刘昊对商业的理解和感受是“理性主义”“业务驱动”。进入投资领域以来,他见了许多创业者,极大地打破了他的观念。他意识到除了市场规律,“人”在商业中同样会起到重大作用,涉及到感性层面。“我所说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匹配,其实有点像大家是一个团队的感觉。”团队成员达成技能互补以外,性格、目标等“务虚”事宜的匹配也很重要,“甚至说这些匹配是一种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个性匹配度是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因素。

早期创业阶段的公司,商业环境复杂,挑战和机遇多过常规性工作。这时,“投资人和创业者”这支团队如何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是一种考验。“每个人的边界、时间、能量等都是有限的。基于这样的前提,在那个时间点,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和匹配的人,互生欣赏、认同和信任,格外重要。”这也会促成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索的乐趣。哪怕结果并不理想,其中的成长和收获也非常宝贵。

能让自己“倾心”的创业者,他用“三心”作为总结:善心、好奇心、同理心。第一,用一颗善心,坚持原则,来面对险恶世界。第二,创业和投资不能只为了钱,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道路,追求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第三,学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这是一项被长期忽略的优秀品质。这种“黏合剂”在对团队行动中非常重要。

谈到自己的投资范围,刘昊对于互联网创新、年轻人消费市场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很多投资人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喜好带入其中。但实际上,投资人的个人消费升级与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并不是一回事。“真正的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升级,目标人群应该定位在百分之七十的那一部分年轻人。他们的消费能力虽然没有那么强,但他们很年轻,与年纪大的人消费观念不同,他们的消费意愿很强,所以他们也会去“消费升级”。”

出于对年轻人的关注,刘昊也积极投身于团组织,担任“青创协”副会长。在深度加入中,他越发认识到团组织给予了青年创业者很强的信心和归属感。“创业本身困难重重,充满挑战,这种政策角度、组织角度的支持、关心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动力。” 而在落实层面,团组织也对创业者们提供了很多实际帮助,比如创青春大赛、青年英才班、青年创业协会,以及一些配套资源的寻找和对接等,无不在积极团结和组织青年创业者。“这种帮助可能就决定了一个公司在某段时间能否发展起来,就好比推手和助力。”最后,刘昊认为这样的多重帮助还形成了一种网络效应,能够有效地聚集起具有创业初心的青年们。

[寄语青年]

认识和理解自己,努力探索未知,保持平和心态。

[记者手记]

最可贵的是青年人的冲劲

对于如何做到“自由切换”,刘昊仍非常简单、非常平实,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如某种语言、某种技能这样的回答。明确自己认知、关注内心成长、更多地去体验和经历,是他提到的大前提。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年轻人最可贵的冲劲。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慢慢了解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第三,面对外界的干扰、影响和压力,有坚定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

没错,这和他的寄语一致。这也并不令记者感到意外:纵观刘昊的成长经历,他确有“骄傲”的资本,但他却很谦虚。对于自己所投资的、已经颇有成就的项目,他也并不以“成功”定义。或许,这就是他的内心:在大家眼中不难做到的这几件事,就是他的“不二法门”。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