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纪念《青年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举行

70年峥嵘岁月稠 新时代秉笔写春秋

    70年前,新中国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青年报》诞生在上海。70年来,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见证着上海的光荣与梦想,也伴随着年轻人的成长和青春。昨天,黄浦江边、世博轴上……那些绚丽的霓虹灯中,都传递着同样的祝福:《青年报》,生日快乐!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报》的70年,是充满青春记忆的追梦之路,是洋溢青春热情的担当之路,是释放青春活力的奋斗之路,是激荡青春思想的创新之路。

●全力以赴转向移动互联网,持之以恒提升内容原创力,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新模式;不断优化媒体的功能,升级服务青年的方式。

■04-05

全城共祝:生日快乐!

历史的风云一刻,有你!家国的春秋一章,有你! 时代的高光一刹,有你! 青春的热血一腔,有你!6月10日,新中国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青年报》迎来了70岁生日。10日下午,纪念《青年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市人才大厦隆重举行。

团市委书记王宇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团市委副书记丁波主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报纸行业协会、《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东方网、《劳动报》、《新闻晨报》等上海各主要媒体负责同志以及团市委直属单位、团区委和上海高校团委代表,青年报社读者代表以及青年报社新老员工代表集聚一堂,共庆《青年报》70华诞!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刘晶晶/文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施培琦/摄

以青年为本 让青年愿意看、主动看、想要看

《青年报》是团市委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承担着引领、团结、凝聚、服务青年的重要任务。70年来,历届团市委对《青年报》的工作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座谈会上,团市委书记王宇首先代表团市委向有关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王宇指出,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市委领导也对青年报社提出了“积极面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建设听党指挥、青年喜欢、特点鲜明的新型融媒体平台”的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报社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他对报社发展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要传承办报精神,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引领。70年的办报史也证明了,《青年报》只有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融入时代发展和城市发展大局之中,融入广大青年之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前,要立足新的起点,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这一战略任务,着力弘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回答青年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大力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要注重挖掘和宣传青年身边的先进典型,在青年中大力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引导青年深刻理解和认识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努力把更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是要勇于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在发展,青年在变化。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年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为党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共识的新空间。要积极迎接媒体融合面临的新挑战。在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要大力开发建设符合青年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和项目,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和空间中,实现更为精准的信息传播和垂直服务,更有效地启迪、引导和鼓舞青年。要持续关注青年现象和问题,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精心做好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提高舆论引导力。要精心做好全新的服务和运营模式探索,提高媒体造血能力和经营水平,实现网络时代媒体采编经营的全面发展。

三是要锤炼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传媒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要保持权威性和公信力,让《青年报》的精神和一代又一代青年报人的荣誉和梦想传承下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支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作风建设都过得硬的人才队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员工的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本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优化用人环境,完善绩效考核以及技术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通过优秀专业人才引进和鼓励年轻采编向新媒体转移等方式,充实报社媒体融合的紧缺人才。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引导编辑记者们坚持青年立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传播理念,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让青年愿意看、主动看、想要看,努力做党的政策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者,上海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记录者,以及一代代青年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健康成才成长的见证者和陪伴者。 

在新时代旗帜指引下,向着全媒体时代进发

“《青年报》的70年,是充满青春记忆的追梦之路,是洋溢青春热情的担当之路,是释放青春活力的奋斗之路,是激荡青春思想的创新之路。”座谈会上,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清川作了题为《在新时代旗帜指引下,向着全媒体时代进发》的主题汇报。

李清川介绍说,自今年1月23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央厨房逐步成型,新媒体平台继续壮大,融合创新产品持续涌现,融合报道的青年特色更加突出,媒体经营持续向好。初步形成“青春上海NEWS”即时新闻播报+“青春上海两微”重点内容整合传播+短视频产品网上传播+《青年报》纸媒呈现的多层面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先网后报”和移动互联网优先。“青春上海”新媒体粉丝数首次突破200万,ACT+服务平台客户数首次突破100万。

李清川表示,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已经逐步成熟的基础上,青年报社将加快推动青年报·青春上海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持续完善配套改革。全力以赴转向移动互联网,持之以恒提升内容原创力,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新模式。以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和“全面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为工作方向,将“网上共青团”建设与青年报社转型发展充分融合,实现媒体属性与政务、服务功能的相互促进,不断优化媒体的功能,升级服务青年的方式。

■新老报人

我们不仅报道新闻 还为发展释放潜能

70年峥嵘岁月稠,新时代秉笔写春秋。《青年报》70年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青年报人接续奋斗、呕心沥血的结晶。“回家的感觉真好!”作为老报人,丁法章先生在1983年至1988年担任《青年报》总编辑,此后又担任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文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等职,他说:“《青年报》曾让我美梦成真!今天,母报70华诞,我非常高兴,也借机祝福母报70华诞,也向我们《青年报》近几年来在宣传青年、服务青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在媒体创新中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向青年报人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

青年报社融媒体中心“青春上海”编辑部首席编辑唐昱霄是年纪最大的一批“90后”。他记得,2014年春节过后,团市委成立了青春上海媒体中心,报社组建团队入驻团市委运维“青春上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那是一只非常精简的团队,连同领导加在一起只有4个人;那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对唐昱霄而言,没有经验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看不见未来才能有更大的未来!无论是团市委还是报社都不遗余力地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终于,走到今天,也有了许许多多10万+的正能量爆款。“我相信青年报的年轻人会在报社每一次的新发展中释放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正如我今天在这里回望过去的8年,蓦然发现,青年报的青春,就是最好的青春!”唐昱霄说。

■读者

你们讲述美好故事 还把美好变成行动

在《青年报》的发展史上,有一群人永远不曾缺席。他们就是《青年报》可敬可爱的读者。“我与青年报的相遇,是从一条有关进博会的微信推送开始的。”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2017级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的学生齐舒扬在座谈会上代表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分享小叶子与青年报·青春上海的故事。“进博会之于我们,是一场锤炼自我的挑战,是一次开阔认知的机会,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年轻人的声音目前还稚嫩,但她相信,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微光,无数微光汇聚在一起,逐渐点亮,终会熠熠生辉。青年报·青春上海就一直在关注这缕微光,坚持志愿服务11年的青年民警、最美的90后环卫女工、拥有暖男+霸总+学神气质的男护士……透过《青年报》和青春上海的报道,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年轻人却拥有一样的奋斗青春。”

声声祝福 祝福深深

值《青年报》创刊70周年之际,祝福这份关注青年、引领青年思想的报刊在追梦的道路上挥斥方遒,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刘麒

凝聚青年不负时代重托,薪火相传坚守责任担当,祝青年报越办越好! 

——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书记侯宇

是人生青春的引路者,是城市青春的记录者,是时代青春的见证者:《青年报》七十年,做社会代际变化的风向标,做奋斗精神传承的时光机,这是读者与记者一起青春澎湃的岁月,是因一份报纸而共同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青春旅程。七十年埋头再进,愿《青年报》继续引领这座城市的青年潮流,续写时代的风云故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廖文其

笔墨言志,文字传情。《青年报》汇聚青年的力量,始终牢记初心,一路开拓创新。走过纸媒岁月,迎来互联网平台,《青年报》怀揣着理想和奋进,活力与热情,创造一次次文化飞跃, 传递永恒的青年精神。

——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生黄佳

“今年70周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定位,青春。青春,我觉得更有色彩、更有魅力。而且青春这个概念不单单是年龄的概念,而是心理的概念,也是个情感的概念。人年龄大了,仍然可以坚持青春。”他说,青春代表的是非常美好的状态,“青春的特点就是要有理想,要有责任心,要服务青年。所以希望我们能永远青春。”

——老报人、《青年报》原总编辑李智平

“在《青年报》正值70年的日子里,祝《青年报》越办越年轻,越办越有活力,越办越受我们广大青年的欢迎和热爱。”——老报人吉建纲

青年报长命百岁。

——老报人黄海松

祝青年报青春永在,与时俱进,成为一代代青年人生的灯塔和前路的指引。

——新民晚报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朱国顺

青年报是青春的报纸,望用青春的力量,团聚更多的人,凝聚更多年轻人的声音,让更多年轻人为我们这个国家贡献青春的力量。

——2018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会长周浩

七十载岁月峥嵘,初心不改,为青年筑梦;七十年与国同行,革故鼎新,立时代潮头。祝青年报越办越好,继续为青年领航!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赵强

青春如你,永续华章。

——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赵鹏飞

与青年同行 发青年心声 祝青年报勇立潮头!

——同济大学团委书记陈城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