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大傩礼、射五毒、点雄黄,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氛围

探源端午,解开民俗文化密码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市民文化节举行端午民俗展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当传统民俗与现代氛围相结合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昨天上午,作为2019上海市民文化节重要项目,“风雅颂 家国情 传承美”2019年浦东新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在三林老街举行。此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指导,由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南文化馆与三林镇文化服务中心共同主办。

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共有舞台演出、民俗体验、楹联展示三个现场。舞台演出以“风、雅、颂”三种表现形式带着人们探源端午,解开端午文化密码。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民俗场景再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这些端午古老民俗包括辟邪禳灾大傩礼、龙舟上的射手射下五毒、点朱砂、抹雄黄、投粽于河等等。民俗学家向青年报记者介绍,大傩礼始于东汉,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礼仪程序,来表现人们对于祛病消灾、祈求幸福的愿望。而射五毒的用意与此相近,射手射中画有五毒(指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的靶子,便被认为可以获得幸福。至于点朱砂和抹雄黄,也曾广泛流行于民间,不过近年是很少见了。而且不少年轻人对其中的寓意也鲜有了解。

今年82岁高龄的张阿公昨天在现场对青年报记者说,像大傩礼、射五毒这样的民俗,他也只是在小时候看到过,几十年后再看,感到十分亲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种民俗都有很好的寓意和文化,是应该恢复,让青年人都来感受一下。端午在很多人心里不应该只有吃粽子那么简单。”浦南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对青年报记者表示,他们力求恢复这些历史悠久的端午民俗,除了让人感到新奇之外,还希望让市民对端午的寓意有更深刻的了解。

而民俗体验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青年报记者看到,此次民俗体验以三林地区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包括三林标布、三林刺绣、蛋雕技艺、手绘团扇等20个展位。和之前的那些端午民俗相比,这些非遗到现在依然流行于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楹联展示区展出的是从“端午对对乐”全国楹联征联活动中遴选出来的佳作。由浦东新区宣传部和浦南文化馆举办的此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共收到应征楹联2601幅。楹联内容有讲述端午民俗,有崇敬屈原,也有歌颂祖国的,内容丰富多彩,显示了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参展的是其中的50多幅楹联精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