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俄罗斯“小美女”汉语成诗 阿根廷“徐志摩”继承家学

万人参与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 为自己的人生写首诗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这是四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的主题,一年年走来,如今已到第四季。大赛鼓励当下的青年读诗、品诗、写诗,致力于促进校园原创诗歌创作繁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多月以来,组委会已收到超过1.3万封投稿,俄罗斯“95后”美女汉语成诗,阿根廷“徐志摩”继承家学,从大洋彼岸到南半球的海外中国留学生们亦是诗情大发。此次,大赛还以原创插画、音频、文字来共同呈现诗歌文化之美。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潘天乐

用诗歌记录中国学习生活点滴

不同于大多数喜欢中国相声、书法、绘画的外国友人,上海交通大学的阿根廷留学生潘天乐对于中文诗歌情有独钟。

来中国求学前,潘天乐没有出过远门,更没去过其他国家,但是他的母亲非常支持孩子们能出去看看,了解不一样的文化。2017年9月,潘天乐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就读中文系。

潘天乐的外公和父亲都是诗歌爱好者,且在当地都出版过诗集。潘天乐介绍说,他的父亲对东方文化非常感兴趣,曾学习过中国诗歌和日本俳句。在父亲和外公的熏陶下,潘天乐从小就开始读诗和写诗,这两年在交大中文系学习时,热爱学习的他会经常一边听课一边抄课件上的诗,如果特别喜欢的某首诗会试图把它翻译成西班牙语或者英语。他说:“在翻译中我能体会到中文诗歌的许多妙处,这也能锻炼我的想象和语言能力,让我更深地体会诗的艺术美感。”

潘天乐表示,虽然自己经常在很多文化活动中朗诵自己的诗歌,但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专门的诗歌比赛。这次潘天乐在校内看到大赛的海报,他觉得机会非常难得,并将参赛视为对外公和父亲的诗歌文化志向的一种继承。

“有朝一日我想成为‘阿根廷的徐志摩’,用中文、用诗歌记录下自己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我还想写写中国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并把它带回阿根廷本土,让更多阿根廷人能了解、感知中国!”潘天乐说道。

唐曦兰

在诗歌里思念故乡诉说梦想

巴达列娃·阿娜斯塔西亚是一个五官深邃、棱角分明的“95后”俄罗斯姑娘,中文名“唐曦兰”。

唐曦兰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城市——梁赞。2013年高中毕业后,唐曦兰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来到吉林长春学了一年汉语,随后被浙江理工大学中文系录取。目前,她已是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二学生。

唐曦兰在读中文系的时候,学习了很多中国古代与现当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她爱中国、爱中国的文学,更爱写诗,她喜欢在诗歌里思念故乡,在诗歌里诉说梦想。

为了锻炼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唐曦兰经常主动向中国的诗人请教。她说参加诗歌比赛是展示自己和向优秀的诗歌写作者学习的好机会,当看到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面向全球所有高校学生征稿时,她毫不犹豫直接就报名参加了。

早在2017年,唐曦兰就已经参加了第三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这次是她第二次报名参赛。“无论我的作品最后有没有获奖,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读到那么多出色的作品。期待我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

[寻根之旅]

海外中国学子:华语诗是我们的文化之根

记者了解到,一个多月以来,组委会已收到超过1.3万封投稿,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参与。其中,在海外的中国学子将之视为一趟“寻根之旅”。

王旌阳是一名康奈尔大学的理工科博士研究生,今年即将毕业,并且计划毕业后去斯坦福读博士后。王旌阳从小对汉字很感兴趣,经常翻阅古汉语字典,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写诗。他说:“因为专业的缘故,我身边的诗歌爱好者不多。参加华语短诗大赛后,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同龄人愿意写诗、读诗。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国内的优秀诗人们交流切磋。”

本科就已经出国的他,在海外生活已近10年,王旌阳曾参加第三届短诗大赛投稿,他说,短诗大赛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对于中文诗歌推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卢修远目前在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传播与媒体专业读硕士研究生。卢修远表示,也许整个文学创作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诗歌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短诗大赛可以让更多同龄人投入到诗歌写作中来,也许很多人的创作还不够成熟,但大赛引领的创作风潮可以让新一代写作者关注诗歌、理解诗歌、着手创作诗歌,这对当代诗歌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皓是一名在南澳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本季短诗大赛是他第一次“试水”,没想到就入围了。“写诗就像不停地向宇宙发送信号,入围比赛就像有个微弱的信号穿过大气层给了一个回应,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巉岩林立》

梦似的朦胧,百奇兀峰。

在灰尘与烟雾间,

只有黑与白、分不出的形与影耸立在我左右。

在栖息的时间,与沉默的无声。

我悄悄地走着,

北京,冬至清晨六点。

——潘天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