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科创月拉开序幕 整个5月双创热潮好戏连台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众多“科学大咖”走上科技节的红毯秀。

昨天,随着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上海科技节开幕,揭开了上海科创月的序幕,接下来的整个5月,上海都将好戏连台,掀起双创热潮。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未来科学家走上科技节“星光大道”

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9年上海科技节昨天开幕。开幕式前,众多“科学大咖”走上科技节的“星光大道”——科学红毯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位“00后”未来科学家。

这两位“00后”未来科学家代表分别是:来自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第三季《少年爱迪生》节目的人气周冠军俞青竹,以及来自广东的第四季《少年爱迪生》四强选手文浩。俞青竹是2018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文浩发明了磁悬浮激光头激光切割机等适用于大众化推广的产品,曾荣获全国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等奖项,被评为最美南粤少年。

今天的科学红毯秀上,来自国内外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领域的优秀代表纷纷登场。他们中,既有院士,又有外国专家,更有企业代表。

率先亮相的是重量级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廖万清。紧随其后,是国内知名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腾讯副总裁、腾讯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一同亮相。

上海作为活力迸发的科研热土,吸引了众多国外专家及优秀人才的到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东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伯纳德·卢卡斯·费林加的登场掀起了全场高潮。伯纳德·卢卡斯·费林加教授创制了第一个分子马达,在立体化学、有机合成、不对称催化、分子开关与马达、超分子自组装、分子纳米体系以及光药理学等领域做出了原创性的杰出贡献,对分子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走上红毯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讲席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安德森·林奎斯特;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图尔多·斯蒂芬·拉提欧教授;世界500强企业嘉宾代表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张宇峰;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刘中民;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等。

青年报记者获悉,上海科技节开幕后,一台台科技大戏将在各区上演。此番代表科技的蓝毯铺在了紫竹高新区内,闵行区科技创业新锐企业代表们踏上蓝毯,走进了闵行科技节开幕式现场。经过专家审评,根据企业成立时间、成长情况、创新能力、融资规模,14家优秀企业从申报的76家科技企业中脱颖而出,被授予2019年闵行区科技创业新锐企业称号。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闵行区将针对公众科技需求,围绕创新创业、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等热点,举办涵盖“区级活动板块”“系统活动板块”“基层活动板块”“网上互动板块”的科普宣传进地铁、“地球宝藏”科普展览、科普旅游活动、科普剧《垃圾分类好》巡演、少儿科普剧公益演出等精彩活动。

10位年轻人获得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2018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大会授予张显程、白志山、熊红凯、张远波、蒲华燕、达声蔚、陈运文、游书力、姜正文、李宗海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据悉,自2015年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设立了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活跃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创新中的年轻人。今年共有10位青年获此殊荣,他们中有“70后”也有“80后”,既有教授博导,也有科技企业创始人……他们身份多元,凸显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在双创洪流中的突出贡献。

此外,青年报记者获悉,在2018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所有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了总数的49.5%。其中,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速铁路设施故障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姜育刚在获奖时年仅37岁,是2018年度高等级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入选的10位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有2位是“80后”。

出生于1982年的蒲华燕是此番入选的最年轻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女科学家。她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蒲华燕长期研究智能与自主机器人的应用,在发展高机动、高稳定、高自主的复杂海洋环境机器人探测装备技术方面成绩斐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863主题项目、国家海洋局项目等支持下,开展了复杂海洋环境下智能无人探测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突破了自主机器人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多运动模式高机动机构设计、抗扰动高稳定性状态生成、高自主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成功应用于南极罗斯海浮冰海域、东海岛礁群复杂海域、南海岛礁海域、东海桑吉号撞船海域、核电等极端环境的自主机器人探测装备,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军民融合战略、极地海洋战略和国家安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制约南极多浮冰海域科考的瓶颈问题,是近年来极地科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国家海洋局则表示:“为航运史上首次大规模轻油泄漏事件评估和处置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同为“80后”的陈运文是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他是青年科技创业者中的翘楚。

陈运文2015年创办了达观数据。作为达观数据的管理者和研发总负责人,他领导达观数据取得了快速发展,以构建语义理解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实现企业内外部文本数据的自动化分析挖掘和融合应用,形成以文本语义理解核心技术、智能搜索关键系统、核心大数据支撑平台和各行业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已成功应用在数百家企业和政府单位,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科经委等众多知名企业和政府机构。

眼下,达观数据已经成为专注于文本智能处理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文本语义自动分析技术,为企业、政府等各大机构提供文本自动抽取、审核、纠错、搜索、推荐、写作等智能软件系统,让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法律、制造、通信等行业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话获奖“80后”青年科学家

蒲华燕 上海大学

青年报: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

蒲华燕:我是学机械电子工程的。我从小就喜欢工科,选这个专业是源于对机器人的痴迷。

青年报:作为这次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科学家,你如何看待女性从事科研工作?

蒲华燕:女性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优势,我们更有耐心、更有韧劲,还有细腻。

青年报:作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你有没有感受到现在政策对青年科学家的扶持?

蒲华燕:现在的科技政策对青年人非常支持,我一路都得到了支持和资助展开研究,并且允许探索。

陈运文 达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青年报:创办达观数据之前你在做什么?为什么选择2015年创业?

陈运文:创业前我在互联网大企业腾讯、盛大、百度负责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开发。选择创业是看到在互联网行业之外,传统领域里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能把来自互联网的经验和技术移植到传统产业里去。

青年报:你是在哪里创业的?在那里你获得了哪些政策支持?

陈运文:我是在浦东软件园创业的。那里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资源,技术氛围好。上海对科技创业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拥抱这些新技术。

青年报:这5年来,你感觉到上海的创业氛围有哪些变化?对于青年创业有些什么扶持?

陈运文:政府也特别鼓励青年人做出成绩。像刚去领奖的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就是上海对我们这样的青年科创人才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倍受鼓舞。

青年报:你公司里年轻人多吗?你们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

陈运文:我们达观数据几乎全部都是年轻人才,“80后”和“90后”占了98%。我们给年轻人更多的空间,让大家能主动施展才华。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