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拒绝标签 诗歌创作无限可能

记者 郦亮

本报讯 记者 郦亮 古巴著名诗人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阿莱士·施蒂格与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金雯日前亮相上海作家书店,他们共同谈起了“走近母语诗歌”。

努涅斯和施蒂格与上海的渊源颇深,努涅斯由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中文诗集《无限灰》,施蒂格则由华师大出版社推出了散文集《面包与玫瑰》,以及诗集《从伤口另一端》。谈到“走近母语诗歌”这个问题,努涅斯表示,无论用什么语言来写诗,他都关注诗歌的言说主体,“因为所有的抒情诗总有一个所谓的言说的主体,就是诗歌里面出现的虚构的人物形象,那就是‘我’。”这个言说主体在努涅斯看来才是诗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将来要出版的诗集里面就大量借鉴了中国语言的特点,中国动词没有特别明确的时代变化,这个和拉丁语的语系不一样。”

施蒂格则表示,无论用什么语言进行创作,或者换着语言来写诗,这都是一场诗歌的实验。“我觉得,任何创作出来的诗,实际上都是写诗技艺进展过程中很小的阶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地。如果说,我们技艺进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创作一个当下无法想象的奇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丢弃过去的成见,向新的思路不断敞开自己。总之,这两位享誉世界的诗人都不希望被人们贴上标签,他们都给自己的未来预留了无限可能性。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