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70年前战上海今天海派杂技来表现

青年报记者 郦亮

    70年后的华灯之夜,借助舞台“穿越”到那个生死黎明。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大型红色海派原创杂技剧《战上海》,5月7日到9日在美琪大戏院连演三场,这也是静安戏剧谷名剧展演的一部分。作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上海重要红色题材剧目,《战上海》无论内容的创作、舞台的呈现,甚至剧场的选择都是别具匠心,让人看到了上海杂技人对于国家的一份深情。

《战上海》选择以美琪大戏院这座老牌剧场作为首演之地是有深意的。因为杂技剧里所表现的战争场景有很多都在美琪大戏院方圆数公里之内发生过。美琪大戏院正南方向两公里,淮海路、巨鹿路、威海路一线,当时我军第237团走在马路上,感受着路灯的通明,一篇通讯写道“这是上海的工人阶级和解放军在会师时感情交流的象征。”《战上海》的主线情节,正是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保护发电厂等重要城市设施与敌人展开险象环生的斗争。

用杂技剧的形式去表现战争的

恢弘场面,去刻画战争故事中的人与事,这对海派杂技来说还是第一次。在谈到《战上海》的创作时,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表示这是“非常之难”的一次尝试。首先,“战上海”是真实历史,留给舞台情节创作的虚构空间很小。其次,杂技以往多展示技巧,如何用杂技去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这是一个挑战。第三,在诸多红色题材艺术作品中,要推出一台“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演出,这谈何容易。

从《战上海》的首演来看,几十次推翻重来的剧本还是站得住脚的,可谓故事性强、感染性强、人物鲜明突出。而演员的表演也充分地体现了陈毅元帅的那句“瓷器店里打老鼠”的名言,将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与故事的讲述相融合,十分贴切,堪称完美。而且演员不仅融入了大量杂技的动作,有时为了叙事,还会加入一些舞蹈元素。所以,《战上海》已经不是一部杂技动作的组合,而是有杂技的亮点,又能讲述故事、体现精神的杂技剧。这无疑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大成果。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