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八位上海科学家参与黑洞照片“首秀”

青年报记者 郭颖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青年报记者获悉,这张黑洞照片是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有16人,其中来自上海天文台8人,云南天文台1人,高能物理所1人,南京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另外,还有部分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

这一激动人心的成果得到了中科院天文大科学中心(CAMS)的支持,我国科学家全程参与了给黑洞拍照这项国际合作,在早期推动这一项国际合作、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夏威夷望远镜观测运行、后期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均做出了贡献。

据悉,CAMS 由中国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共同建立,是 EHT 的一个合作机构的成员。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国内学者通过该合作机构参与此次 EHT 项目合作。

昨天上海发布会现场,10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天团”与媒体见面,科学家们受到了媒体的“追捧”,他们中有6位科学家来自上海天文台,享受了“主场”待遇。

“这个黑色的区域是黑洞的阴影,环绕着这个阴影的星月形状的亮环,构成了这张照片。黑洞会吸收,这个光环正是发热气体的辐射,视界在中间的黑点。”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袁峰指着黑洞照片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介绍说,通过对比实际观测的照片跟理论预言的照片,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参与这个项目,从国际合作立项申请、射电望远镜观测时间申请,到八个望远镜之一的后期数据的处理,以及理论模型的构建等方面,做出了上海天文台的贡献。”袁峰此番进行了黑洞吸积流理论的研究,他表示,今后上海天文台会继续参与这个国际合作,这只是第一个成果,后期还会有更多的科学研究。“此外,上海天文台在射电天体物理研究方面比较强,我们目前正在推进一个项目,就是为了拍摄到更加清晰的黑洞照片。“望远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口径,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地球直径,未来如果要突破极限,就要把其中一个射电望远镜发射到地球以外,这样就能达到更高的分辨率。”

“此番入选的望远镜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要能观测,一个是数据能采集,两者缺一不可。”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陈永军负责的是数据处理。“所有的望远镜合在一起会形成海量数据,工作量非常大。这个项目分成多个独立的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又有很多小组,所有结果几乎相同才会发布最终的结果,相互验证。”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表示,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但很多时候不能只靠经费投入“凑份子”,前期研究和人才积累是取得合作“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