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科创海关助力企业研发“通关”

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受访者供图

张江跨境科创中心于2017年投入试运行。2018年3月15日,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机构——上海海关驻科创中心办事处(现上海科创中心海关)入驻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张江生物医药等企业可以通过科创海关设立在中心的查验平台,高效完成通关验放手续。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3月8日起,科创海关全面推广应用新一代海关通关系统综合业务功能。机构改革后,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通关流程和环节大幅精简优化。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上海海关精准施策服务科创企业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产品覆盖心血管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医疗、心脏节律管理及电生理医疗等十大业务集群。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

近年来,微创医疗一直致力于心脏瓣膜的研发,其主要的原材料牛心包膜需从澳大利亚空运至上海,对运输时间、环境温度要求十分严苛,必须在72小时内送抵微创,否则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及质量,对整个研发进程造成巨大影响。

上海海关得知这一情况后,在通关环节采取提前部署、制定预案、快速查验帮助微创进口牛心包膜快速通关,实现从澳大利亚悉尼口岸到微创收货入库在60小时内完成。

对此,微创医疗采购部资深总监王尧民表示:海关为微创提供的精准服务,有效降低了货物通关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了货物通关时效,在确保产品使用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上海科创中心海关物控查检科科长于翔是科创海关指定专门对接微创医疗的“海关协调员”,为企业提供贴心的“家庭医生式”海关监管服务咨询,他告诉青年报记者:“海关对微创医疗的进出口通关监管服务可以说是个性化定制,从企业根本需求出发,切合实际制定通关方案,保质保速,最大程度减少货物运输损耗,后续企业在进出口环节有任何问题也都可以向联络员直接反映,多渠道协调解决通关疑难问题。”

机构改革后通关流程和环节大幅精简优化

青年报记者获悉,张江跨境科创中心选址于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丹桂路899号)北侧,中心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申报大厅、查验区、仓库等。张江跨境科创中心最初是海关、国检等部门在张江设立的专门监管区域,该中心将机场货站和监管仓库功能延伸至张江,进口货物到达空港后可直接分拨运输至张江跨境科创中心进行通关。

当时,张江跨境科创中心由海关、国检派员入驻,实现了关检合作“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统计显示,实施“关检一体化”后,张江企业的通关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两三天缩短到当天就能完成通关手续。

张江拥有大量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企业,相关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特别是研发用材料,具有批次频、价值高、产品结构特殊、贸易背景复杂等特点,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过去的通关模式下,企业需往返于海关、国检的机场查验点,对生物医药研发类公司而言,进口实验用材料由于受保存条件的影响,如不能及时通关,易造成实验进程滞后,错失与全球同步的研发竞争机会。

在此背景下,海关、国检、上海机场集团会同张江管委会,酝酿筹建了张江跨境科创中心,探索“关检联合办公”、创新审批方式和流程,针对张江研发企业货物特点和特殊服务需求,搭建跨境研发的“绿色通道”,为张江通关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有意义的探索之路。

机构改革后,上海海关紧紧抓住转变优化职能这一关键,第一时间制定过渡期联系配合办法,设立业务协调指挥办公室,在全国率先制定关区业务深化整合方案,深入推进关检业务全面融合。

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有序高效推进:2018年4月20日前,原上海检验检疫21家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全部按时转隶,统一以上海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8月1日,申报系统完成整合,实现了“一次申报、一单通关”;8月24日,上海海关新领导班子方案公布后,新班子立即投入工作,9月5日起,新领导班子以及行政职能部门实现集中办公,统一日常运作;12月24日,所有进出境运输工具实现查检合一;今年1月1日起,逐步推广应用新一代海关通关系统综合业务功能。

机构改革后,通关流程和环节大幅精简优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通关单全面取消,通关流程和环节大幅精简优化。货物查验、运输工具、行李物品等8个领域的“查检合一”稳步推进,实现申报单证、作业系统、风险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执法“五统一”,海关监管、检验检疫两大口岸通关作业环节历史性融为一体,通关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