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流动性增强引发子女教育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

长三角异地入学政策亟待突破

青年报·青春上海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 摄影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

李克强总理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不少与教育有关的问题。记者3月6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时,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班额”不是上海目前的主要问题,0-6岁托幼上海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预计未来还将有较大增量,上海也欢迎更多有情怀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托幼服务中来。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为青年家长们带来更广的就业范围,进而也会引发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如何一体化,需要在异地入学政策上有所突破。 

青年报·青春上海北京特派记者 刘晶晶 摄影报道

学前教育

政府应扶持社会力量办幼儿园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这种做法非常好。”倪闽景表示,学前教育方面,从全国角度来看,这十年是发展最快的十年。“原来入园率不到40%,现在超过85%。因为发展太快了,最主要问题还是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短时间缺口还很大。”

倪闽景表示,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学前教育还会继续增量,所以也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来支持。虽然上海的公办幼儿园占多数,但在全国层面上看民办幼儿园还是支撑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力量,政府理应支持。“支持的办法包括建设民办幼儿园,比如可以在土地建设方面提供相关便利,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公办老师拥有同等的专业发展机会等。”

他告诉记者,在上海,对于就近入园的孩子,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扶持民办幼儿园,一方面减轻家长压力,一方面支持民办幼儿园办学。“比如小区里有个民办幼儿园,周边没有公办幼儿园,孩子就近入园了,这些民办幼儿园实质上就承担了一部分公办幼儿园的责任,政府就采用购买学位的方式来解决,按照生均对幼儿园进行补贴,家长缴费按照公办的标准来交。这些都是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

此外,他表示,上海在学前教育方面矛盾较为突出的点是在城郊接合部和郊区,针对随迁子女入园方面,公办幼儿园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在城郊接合部和远郊幼儿园方面还是要增加幼儿园的建设量。目前上海每年差不多要新建40所,今年政府准备再新建30所。”

托幼服务

0-3岁托育服务在上海将有较大增量

0-3岁的托育问题是家长较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上海目前矛盾比较大的问题。

“以前生育低谷,幼儿园有相应空缺可以办托班,现在生育高峰上来了,幼儿园没法办托班了,就会产生矛盾,双职工家长对此很头痛。”倪闽景表示,去年,上海已对托育方面形成了相关意见,包括“一意见两办法”,支持社会力量来举办托育服务。“从去年开始,社会力量的托幼服务增量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大概能容纳3万多孩子的托育。形式上包括全托、半托,有的是亲子在一起的托育服务,按照不同家庭需要提供相应服务。”

提供服务的除了专业的民办机构,也有企业委托专业机构来办。倪闽景表示,企业办托育的大方向是对的,确实是为职工解决问题。关键问题是原来没标准,监管不到位,对老师标准也不清晰。上海目前已经先行形成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去年已经公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社会力量想办托幼机构,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审批,教师准入也没有相应监管。现在有了标准和管理办法,就可以进行监管。我们还是很欢迎很多真正关心下一代、有情怀的企业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服务。”

他表示,未来几年0-3岁这块托育服务在上海仍会有较大增量。“一方面满足家长需求,一方面提高科学性、提高质量,这也将是我们后面几年的一个重点工作。”

大班额

按全国标准来看上海很少有超额

倪闽景表示,“大班额”的问题在上海不是很突出,只是在部分区域由于历史原因有所存在。

“大班额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建设没有按照人口比例配置去做,造成学校、老师不够,解决方案还是要从学校设置标准、学校建设规划、教师培养规划来实施。”他表示,上海在义务教育和幼儿园也存在少量的大班额问题,主要是区域性、结构性问题,而且班额也只是略有超过标准。

“有些地方人口导入特别集中,学校在几十年前布点都是以本市户籍数来作为学校建设的规划,后来因为按照常住人口数调整了,但土地用完了,但人口导入特别厉害,像松江九亭镇就比较突出,规划只有3万人口,去了30万人,就会出现学校不足的问题,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大班额’。”

倪闽景表示,这几年上海也在这些区域不断补建一些学校,逐渐缓解“大班额”情况。“上海普遍的班额控制标准都比全国严格,按全国标准来说上海很少有超过的。这两年考虑到人口增长,要求初中一个班控制在50人,小学控制在45人。”他表示,上海在总体上从学校建设量和规模上看都还是比较充分,很多地方还在推进小班教学。

减负

好成绩并不是靠补课补出来

减负是教育一直避不开的问题。倪闽景表示,去年上海在减负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治,旨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减负的大方向一定是低年级的孩子负担轻,随着年龄增长负担会加重,这是较正常的负担梯度。而不是一味谈减负。”他表示,从学业负担来看,本质是一个社会问题,当社会认知逐渐发展到一个阶段,职业选择和社会观点更为多样化,可能就会有所平衡。“政府一方面积极推出减负措施,同时也相信再过一定时间,大家对于孩子的学习会形成多样化的选择,心态也会更平和。”

他告诉记者,其实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评估,科学研究表明,从整体层面来看,孩子的课外补习和学业成绩没有相关性。孩子成绩好并不是靠补课补出来的,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很少,成绩和补课的相关性更低。

“家长有时候希望把孩子的时间填满,认为孩子玩耍是浪费时间。其实对于孩子成长来看,孩子在玩耍、休息的时候、自由阅读的时候都是长脑子最好的时候。而学习的时候未必是脑子生长的最好时候。一定的闲暇时间有利于大脑生长。”倪闽景也建议家长,让孩子有自由的休闲和游戏时间,这对孩子的总体发展是有好处的。“在这一点上希望家长不要太焦虑,学习在于有效性而不在于时间长短。”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

可尝试异地入学政策的突破

长三角一体化是这次两会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倪闽景认为,长三角发展的难点可能在于人才流动的迁徙频度会增长,进而带来教育方面的难点。

“比如杉达大学就在嘉善有学校,家在上海,工作在嘉善,孩子能否带在身边读书?肯定是很多年轻家长关心的问题。”倪闽景表示,目前要在基础教育方面形成一体化仍存在难度。“长三角地区包括教材、考试都不一样。但是在这方面还是要有些办法。因为人的流动性强了,尤其是对青年人来说,就业范围更广,就必然会带来子女教育上的需求。”

他表示,基础教育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推进的工作。“我们也在尝试。比如最近嘉兴市政府也专门来谈,可能就会在嘉兴办一所民办学校,除了招收本地学生,也会招收父母在当地工作的上海户籍学生。”倪闽景表示,这方面在以前来说是不允许的,因为是异地入学,但政府还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有一点突破。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课程标准已经一致,如果在教材、考试方式上也能一样,到高考时再分省录取,那在哪儿读书都一样了。”倪闽景表示,现在各省市在教育方面还是有差异,长三角如果能一体化,这些探索都是值得尝试的。“当然作为国家战略,也有待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突破。”

此外,他还认为,教育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大学园区,以大学作为核心,带动地方发展。“要建大学园区,并且以国家力量来建。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做过大学的调整,按照国家布局在各地进行了调整,带动地方发展。长三角地区也应该布一个高校的国家级园区,新建一些新型高校。”倪闽景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要带动国家创新,一定要成为一个科研机构、研究机构、大学比较集聚的地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