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2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跨年展透着浓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

古代艺术展何以成为“爆款”?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黄帛本”的命名来自于该善本拓印之时,第二鼓上的“黄帛”二字未受石花侵蚀。

春节期间,看艺术展览在上海蔚然成风。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上海的古代艺术展大热,这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必然性息息相关。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古代艺术展成为跨年展览主流

上海图书馆每年都会举行很多展览,分量最重的一般是跨年展。今年的跨年展是上图和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墨彩斑斓,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此展的很多作品已经十分罕见,因此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何为石鼓文? 石鼓是十块花岗岩质的石头,因形似鼓,故名。每石用大篆体镌刻四言韵诗一首,每首约十八九句。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其铭文原约600余字,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蚀,又屡经颠沛流离,致使铭文剥落磨损,现存铭文仅270字。

石鼓文在历史考古、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作为最早的刻石,石鼓既是石刻之祖,更是篆书之祖。因为石鼓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拓本,这些拓本反映了石鼓面貌的变化。现存石鼓上的很多字迹已模糊难辨,但是在古代拓本上还可以依稀分辨。所以石鼓拓本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

“石鼓拓本新春大展”中最为珍贵的是明代中期“黄帛本”3件。“黄帛本”是国内明拓《石鼓文》最早者,已知海内外传本只有5件,其中上海博物馆2件、上海图书馆一件、故宫博物院2件。本次大展展出3件,极为难得。此外,明代后期善本“銮车鼓石花未连本”2件,传世数量亦相当罕见。清代初期“氐鲜五字本”4件为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后,金石收藏家的最爱,是版本研究的“标准件”,也是《石鼓文》善本与普本的分界线。

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内传世《石鼓文》珍本,是国内《石鼓文》拓本精品的集中展示,共计25种展品。其中多件是2018年最新发现的善本,因此极具看点,展览在2月1日一开幕即获得了广泛关注。进入春节长假后,这个展览更是成为“爆款”,每天观众络绎不绝,成为上海春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当然,“爆款”的展览还有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这个展览是中国大陆举办规模最大的董其昌艺术展览。展品以上博馆藏为主,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选取了董其昌及

相关作品共计154件(组)。因为有很多展品极其难得一见,展览自去年12月开幕以来,每天排队入场的观众就没有断过。春节期间更是万人空巷。这不由地又让人想起了去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盛况。

古代展成为“爆款”有其必然性

业内有一种观点,即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可以以这座城市的跨年展水准为依据。今年上海的跨年展可谓“古风浩荡”,不仅透着浓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而且还受到热烈的追捧。这种文化盛世的场景并不是一种偶然。

长期关注艺术展览的艺术评论人金然对青年报记者说,古代展在上海成为“爆款”首先是因为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就拿董其昌大展来说,董其昌是松江人,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人资源。而上海博物馆又是中国收藏董其昌作品的重镇之一。不少观众都注意到,此次大展除了有一部分作品来自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借展之外,大部分展品都是上博的馆藏。这些馆藏是经过了几代上博人的努力才慢慢积累下来的,成为上海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图书馆的“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也是如此。上海在石鼓文的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此次展览中最为珍贵的明代中期“黄帛本”3件,一件来自上海图书馆,两件来自上海博物馆,而存世只有5件。而且这些收藏和研究还在不断地推进。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中不少拓本是2018年新近发现的。

而且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的积累,也决不是少数几位专家便能完成。这种文化资源的浸润,让上海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极高文化鉴赏水准的市民。青年报记者在董其昌大展上就看到很多普通市民对董其昌的作品如数家珍,堪称“董迷”。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退休老师,平时组成书法研习小组,对不少书法名家都有研究。至于石鼓文就更不用说了,上海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就专注于石鼓文的创作,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正是由于文化资源的丰富,再加上民间研习之风极盛,才使得这些古代艺术展在今年成为爆款,并成为上海文化风景线的一个缩影。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