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上班族迷上“日本竹笛” 辞职推广“源自中国的传统乐器”

“要让传统文化在中国重新开花”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倪费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全心全意推广尺八。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尺八为何物?80后倪费早已经习惯了他人一脸困惑的表情。

从2003年第一次听到尺八演奏出的音乐,到2013年决定正式学习并推广这一极其小众的乐器,这名非音乐科班出身的青年,被一个认知包围着:虽然尺八在日本发扬光大,但追根溯源,尺八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音乐无国界,尺八有本源。倪费觉得,他所坚持的,是一种文化回溯,也是种文化自信。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当时我突然觉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了,听完后久久为之震撼。”第一次知道了尺八,知晓它是日本的一种民族乐器,对它和中国的渊源还一无所知。

披肩发,脑后扎一个小鬏,宽大的黑色服饰,走在路上的倪费总隐隐透出一股“隐士高人”之感。

每天下午1点,他都准时出现在M50创意园区里的艺术空间内。艺术空间的玻璃柜里,摆放着一排排近百支尺八,一种竹材讲究、工艺精致、吹奏不易的古老乐器,大的有三尺六寸,小的只有九寸。

艺术空间对游客开放,很多人都是在这里第一次认识尺八这一闻所未闻的乐器。“尺八,源起汉唐,中国古老的乐器。其竹制、外切口、五孔,因总长一尺八寸,故名尺八。”倪费十分熟练地为他人科普起他钟爱的尺八。

有人要求倪费演奏一曲,他打开玻璃柜,拿出了“镇馆之宝”,吹奏了一曲《流水》,十指在尺八五孔之间跳跃,配合着点头、摇头等技法,辽阔、空灵的音乐瞬间填满了整个空间。

看到游客眼中散出的惊叹,倪费只是笑笑:“欢迎走进尺八的世界,真正了解这一乐器。”

这位并非音乐科班出身的青年,一年多前还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他与尺八的结缘也算偶然。

在倪费的人生中,音乐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虽未系统学习过声乐和乐理知识,但从小习练国画带给他对美学的基本认识。他爱听音乐,更爱钻研,什么音乐风格、体系,有哪些历史,他统统都想学习了解。 就这样从西方音乐,听到了世界音乐,也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

喜欢淘CD的他,2003年淘到了一张由美国公司出版的代表日本的民族音乐CD,当时CD的封面上用英语写的乐器是“日本竹笛”。

倪费顺手就将CD放进CD机中,戴起10元的廉价耳机便听了起来。那是用“日本竹笛”吹奏出的一首《鹿之远音》,只跳出第一个音,倪费就敏感地觉察到与众不同,随着音乐缓缓流淌,他眼前仿佛勾勒出一幅画面,独特音色带来的张力让他沉浸其中,也被由音乐营造的画面感和质感所包围,“当时我突然觉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了,听完后久久为之震撼。”

摘下耳机,倪费还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利用网络他查了查资料,第一次知道了尺八,也知晓它是日本的一种民族乐器,当时的倪费对尺八和中国的渊源一无所知。

“原来尺八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没想到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如此厉害。”“尺八就像一面镜子,学习过程中能照射自己,看到弱点,只要跃过困难就有成长。”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距倪费第一次听到尺八演奏的音乐已经过去了十年。那年当他得知在苏州有一位大师开设了工作室,除了教授古琴外,还会演奏尺八。

想着苏州离上海如此近,倪费就约上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了次苏州。这是他不借助视频、音频等任何载体,第一次亲眼亲耳现场听他人用尺八演奏,听着音乐直接从竹身中传出,让他顿时穿越到10年前第一次听到那张CD时的心境。

几分钟后,那位大师开始介绍尺八:“在隋唐的时候,尺八是宫廷的主要乐器。到了宋代,尺八随日本谴唐僧东渡日本,以佛教法器方式传播,然后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并得以发扬光大。由于战乱纷争,文化断层,尺八在中国却失传已久……”

原来尺八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这个认知完全击中了倪费,“没想到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如此厉害。”这个全新的认识让倪费萌生了学习尺八的想法。

在动机之上,又增加了点运气。那年,倪费打听到日本的尺八大师来上海音乐学院开设讲座,他专程跑去学习,了解了尺八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工艺,吹奏方法等。

两天讲座结束,倪费直接找到了大师,问能不能跟他学习,大师应承下来,“因为我是讲座结束后,唯一一位去找他表示想学习尺八的人。”

没有音乐基础的倪费料到学习尺八并非易事,但他完全没料到会如此艰难。首先就是吹不响,手拿尺八竖在嘴边,无论怎么尝试都发不出音。每天几小时的努力,当终于迈出吹响第一步后,没想到尺八学习是“波浪曲线图”,一段时间后能力倒退,又回到了吹不响的阶段。

这真是一段磨人的过程。倪费特别清楚地记得,三年前他想学一首古曲,除了几个技法和难点外,不算是一首难吹的曲子。但出乎他意料,练习了无数遍还是音不准。心魔慢慢地爬出了倪费的内心世界,为何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非但没进步还退步了?暴躁、崩溃,让他狠狠地将尺八砸向了地面。

停工三四天,平复了心绪的倪费却又惦念起尺八,于是重新开始了练习,没想到这次攻克了难关。回头再看处在学习低谷时的自己,倪费心生释然,“尺八就像一面镜子,学习过程中能照射自己,看到弱点,只要跃过困难就有成长。就像人生,不会永远定格在一个地方。”

“你可能跟100个人去普及尺八,没有一个人理你。没关系,那我就去跟1000个人说,总有人理你。”“我们努力,让它重新在中国开花吧。这是一种文化回溯,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越深入了解尺八,倪费越觉得尺八的文化高度不可企及。尺八对于取材很讲究,百竹之林,难取一支,就算有幸找到了符合的竹子,还得放回库房存放五年之久才能制作。对于制作工艺更甚,在日本,最精湛的工艺师,制作一支尺八大概也要二月有余。对于吹奏的要求也很高,这注定了尺八是一种小众的乐器,不可能做到像吉他那样流行。

但倪费就是爱尺八,他觉得自己是受益者,尺八呈现的艺术形态已经影响了他三观的塑造。

好东西就要分享。

抱着如此简单的心态,倪费从2014年开始就会在网上发一些科普文章,组织一些兴趣相投的人线下聚会,甚至会联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社团,进社团做尺八表演。

一开始,倪费十分乐观,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尺八深深吸引,只要他将这一宝贝推荐给别人,别人去听或者学了后也会被深深吸引。

但推广了一段时间后,倪费觉得自己过于乐观了。“你可能跟100个人去普及尺八,没有一个人理你。但没关系,那我就去跟1000个人说,总有人理你。”

倪费也注意到,尺八在日本逐渐式微,如今日本会吹尺八的大概有两万人,但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往下降。他觉得,这更有必要将尺八回流至中国。

一年多前,倪费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全心全意推广尺八,当时他跟另一位合伙人有言在先:“先做一年,如果不能存活,那我还是回去上班。”

一年期限已过,他发现,工作室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知道尺八的人的基数也越来越大。甚至一次讲座后,一位学习过绘画的陌生人向着倪费迎了上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尺八很高级。”至此,他俩也成为了好友。

如今倪费已越发淡定,他已经感受到,可能这种传承与推广,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按照尺八如今在日本的趋势,很有可能会绝灭。那我们努把力,让它重新在中国开花吧。这是一种文化回溯,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倪费也给自己定了位,他不会成为尺八的演奏家或是教育者,但他可以成为一个搭建平台的人,吸引对这类音乐有感悟的青年参与进来。这是一件与时间赛跑的事,虽然面临着经费等系列困难,但他还是会坚持,要将这一尺八寸的音乐世界带给更多的人。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