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社科院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发布创新报告

个人经营性融资40年一路增长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国内首份剖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个人融资在不同时期发展历程的研究报告面世,《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1978-2018)》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友信金服发布。

本次报告课题组成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黄国平称,个人融资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个人消费性融资和个人经营性融资,其对促进消费和小微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个人融资历经三阶段

《报告》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个人融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1978年到1996年,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初期,此时的个人融资还处在探索期,主要以个人经营性融资为主且总量很小,小额信贷开始起步并发展,融资渠道几乎全部来自银行业。

1997年到2008年,个人融资进入高速成长期,同时融资结构开始多元化发展,逐步向住房、消费融资倾斜。2002年起,广义个人消费融资(信用卡、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规模超过个人经营性融资规模。2008年底,我国个人融资规模超过6万亿元。

2009年到2017年,是个人融资的变革发展期。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从期初3.7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元。同时期,国家通过政策引导来启动国内的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品种逐步从1997年的单纯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到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等多个品种。在多重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时,我国整体个人融资规模接近45万亿元。

个人经营性融资一路增长

在个人经营性融资方面,《报告》指出,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由于小微企业缺乏信用历史、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以及规范化的财务信息,致使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存在信用难评估、贷款难发放的情况。因此,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需要以个人信用为补充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甚至只能依赖于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才能获得融资。

近年来,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频出,《报告》指出,小微企业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个人融资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个人经营融资的供给余额在1978年为152.8亿元,2018年增长至15.64万亿元,供给增长千倍。其中,从2009年后,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开始加快扩张,供给来源多元化,从3.7万亿元一路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元。

同时,《报告》中将个人经营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以四大类别进行测算:银行业、以P2P网贷为代表的新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金融。其中银行仍然是服务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主力军,但同时其他多种新兴金融业态也有效提供了补充和支持作用。

预测未来个人融资路径

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目前以银行为主、新兴业态为辅的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在过去40年间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融资缺口依旧很大,同时,由于金融结构导致的金融排斥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金融供给不足都给个人经营性融资带来了发展挑战。

而近年来以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有望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便利居民借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也将成为未来服务于个人经营性融资的重要趋势。

《报告》预测,未来个人融资供给方式可能出现的发展态势,包括个人融资供给将形成一个由不同机构和平台组成的竞争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系;传统金融机构将与金融科技加速融合;产品和服务日益细分,各类个人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差异化竞争;完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助力传统金融的重要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作用。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