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球周刊·追球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爆发式增长”下的马拉松乱象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今年的苏州马拉松期间,何引丽遭遇的“递国旗事件”引起巨大关注,为此中国田协还作出进一步规范,并且发布“任何仪式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间的公平竞赛”的通知。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仅之后的绍兴马拉松、南宁马拉松又出现了“递国旗”现象,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更是出现了200余名参赛者“集体作弊”的事件,并且引起了不少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杂志《跑者世界》直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马拉松比赛也越来越多,各种闹剧也正在不断上演。”

2010年,全国马拉松和公路赛总共只有13场,2011年则是22场。然而去年中国的各级马拉松和公里赛赛事超过了500场,今年更是超过了1100场。赛事的“爆发性成长”也带来了诸多“马拉松乱象”,而治愈的药方只有一份——专业。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乱象五花八门、屡禁不止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跑步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广大跑友的参赛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也拉动了跑步产业的发展。然而许多赛事也出现了不少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之前何引丽遭遇的“递国旗”事件只是一个缩影。

根据国际田联手册规定,马拉松终点前只允许两名工作人员手持横幅带,等待冠军,连裁判长都不可以踏上赛道。因此无论是递国旗还是其他物件,在非特殊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苏州马拉松“递国旗”事件发生后,中国田协立刻公布了“任何仪式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间的公平竞赛”的通知,不过在之后绍兴马拉松比赛上,国内冠军李永远在终点前200米被递国旗。南宁马拉松,程乾育也是身披国旗冲线,可见这个现象并未杜绝。

同样在南宁马拉松上,埃塞俄比亚选手撞线后,突然被身边一位工作人员拽停。选手气喘吁吁地瘫坐不起后,工作人员还是紧紧拽着他的胳膊,似乎想拉他快点起来。众所周知,马拉松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连续奔跑两个多小时,需要运动员不断降速、调整呼吸才能恢复心率。而工作人员的强行拉拽使跑步者突然停下,大脑会供血不足,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而近来影响最坏的国内马拉松违规事件发生在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中,最终根据核实,比赛过程中一共有258人作弊,其中伪造号码布18人,替跑3人,其他违规行为选手人数236人,包括46人穿越绿化带抄近路。这一事件甚至引起了不少国外媒体的关注。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出现的乱象远不止这些。在违规参赛方面,2014年厦门马拉松出现三人跑同一号码的怪现象,最终经过三人接力“14015号”夺得业余组第二名。2015年一场在重庆举行的跑步比赛中,一位女选手成绩非常突出,事后经过缜密侦查,得出是一位男选手将女选手的芯片藏在口袋里,目标是赢得女子组冠军奖品。

除了违规参赛之外,赛事不专业的现象也有不少。例如2015年的临沂马拉松赛,奖金拖欠半年未发,最后由官方垫资20万元才将跑友怨气平息。除此之外,吉林、深圳等地的马拉松赛近年来都相继传出过此类传闻。也有跑手自行组建“讨薪群”,专门应对马拉松赛事奖金拖欠问题。2016年的清远马拉松,在选手的补给袋里居然出现非常神似面包的肥皂,结果导致了很多选手误食了香皂,当时《人民日报》曾点评道:“别拿奇葩当笑话!”而2016年贵州马拉松也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完赛奖牌上标注的英文是“FINSHER”,正确的拼写是“FIN-ISHER”,无论是工作人员不懂英语还是不走心,都让人无语。

面对赛事的膨胀,专业性跟不上

国内马拉松赛事乱象频出的根源就在于不专业,作为一项人数多,路程长的跑步赛事,马拉松比赛需要考虑的专业性因素非常多,而随着需要新赛事的出现,承办团队的专业性是否能跟上一直是个问题。

据统计,2018年尚未结束,但国内已经举办了超过1100场马拉松比赛和公路赛,而在2010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只有13场。几年的时间里,马拉松就在我国到处开花、漫山遍野,据中国田协预计,再过两年,全国如马拉松般规模的赛事将超过近2000场,各种赛事参加比赛的人数将超过千万人次。

承办一场马拉松比赛,对场地和器材等花费的投入会比别的比赛少,但是却往往能拉动强大的经济利益圈,除了在收入巨大的广告费用外,还能提升主办城市的巨大影响力。强大诱惑下不少机构、公司都在争抢这个马拉松的生意,但是举办比赛的单位的组织能力、服务水平却相当的落后,完全跟不上比赛的需求。

例如极为重要的选手安全保障方面,必须力求万无一失。毕竟马拉松从不是一项轻松的运动,在奔跑过程中,由于强度过大,心肺功能都经受着巨大考验。然而在2015到2017年间,有14人在参加国内马拉松赛事时意外猝死,而在终点附近猝死占比80%。这些数字足以提出警示,在国内马拉松赛事“爆发性成长”的同时,办赛的专业性也必须提升。而“专业性”与“乱象”恰恰是天平的两端,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性,才能让“乱象”没有抬头之日。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