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央行要求备付金账户下月全部撤销

支付机构躺着数钱的时代将终结

青年报记者 孙琪

    第三方支付行业给予用户的各种免费补贴,未来或将消失。

    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本报讯 时隔半年,央行利剑再出鞘。青年报记者日前获悉,11月底央行支付结算司于向各中支机构、各备付金银行网络金融部和各支付机构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当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支付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销户计划,与备付金银行做好沟通,明确销户时间。第三方支付“躺着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的时代正式终结。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本质上是客户充值后未进行交易的资金,也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具体来说,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转账过程中,由于存在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会在备付金账户内沉淀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当时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存放,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据了解,当时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

第三方支付发展多年,风险累积。央行专项检查发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管理方面存在四类问题:备付金账户开立不规范、备付金账户使用不合规、未建立有效的备付金核对校验机制、备付金存管银行未有效履行监督责任等问题。同时,存在一些严重违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支付机构挪用与占用备付金、部分备付金存管银行未履行备付金监督责任或流于形式。

为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今年1月,央行明确了将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但当时设置了缓冲期,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今年6月29日,央行在官网发布通知,指出自2018年7月9日起,将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同时指出,除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预付卡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外,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

此次《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及时报送销户情况,规定2018年12月起,支付机构填报备付金账户周报表,每周二之前(逾节假日顺延)向所在地央行分支机构和备付金存管银行报送截至上周末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数及销户情况。央行分支机构于每周四之前(遇节假日顺延)向支付结算司报告辖区内销户工作情况,以及销户进展、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等。对于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通知》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集中存放的备付金将不会予以计付利息。据估算,2017年支付行业备付金利息收入约在70亿元左右;2018年约在80亿-90亿元之间。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为“备付金”账户被全面撤销了,失去了这块“肥肉”,对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基于各种监管空白给予用户的各种免费补贴,未来可能会逐渐离用户远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