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长三角文博会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参展引关注

上海“剧组保姆”成功模式将输出至整个长三角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昨天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作为上海影视产业的服务窗口,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也于同日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被全国剧组誉为“保姆”的工作点滴,吸引了各地参观者的关注。在全国影视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透露,他们将响应“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会在取景地合作、服务模式输出等方面,和长三角的兄弟省市展开合作。”

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此次在文博会的展厅,简洁大气。208平方米的展厅内,分为前序、服务内容、视察参观交流、机构工作站、历年指南、取景地介绍、媒体报道、机构介绍视频等板块,向业界和兄弟省市完整地展示了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日常,吸引了业内相关人士的关注。

据了解,截至11月23日,今年服务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522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1359件次,协调类服务163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1072家,其中上海单位699家,外地单位373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61个,其中上海剧组32个,外地剧组29个。

2014年10月28日正式运营至今年11月23日,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4774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3822件次,协调类服务952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3302家,其中上海单位2386家,外地单位916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595个,其中上海剧组316个,外地剧组279个。

在几年的探索中,服务机构的服务越来越规范,标准化建设也初见成效。于志庆介绍说,运营至今100%的受理达标率,“带给了服务机构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也正是这些压力,让服务机构成为上海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服务品牌,它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实践中,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也在总结经验教训,并迅速反馈到实战中。“也有剧组提出无理要求,觉得反正免费,就让我们当义务外联制片使用了,”他透露,“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运营效率,我们针对这种现象,现在也出台了优先解决机制,对主旋律、正能量的剧组进行倾斜,优先考虑。这个是‘基准服务’的概念,让公共服务不会变成撒胡椒粉,不会好的不好的都面面俱到。”

确实,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已经引起了长三角兄弟省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苏州高铁新城经济发展局、宁波市文广新局、宁波市电影家协会、台州市文广新局、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京市文广新局等单位,都曾先后赴机构调研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机构的资金从哪里来,人员编制有没有。其实不仅仅是长三角,广州、成都、深圳也都来‘偷师’,想直接把我们的整体架构、人员配备、服务机制,都直接拿走。”于志庆笑称,“他们问过我,为什么可以搞得这么好?我说,没有什么花头,就是服务,只要用心,就能做得好。”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已经有多家外省市单位提议,让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输出管理经验。于志庆表示,机构认真考虑了这些建议,在前期已有部分取景地合作的基础上,接下来将积极打造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这次文博会原本会有一个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体系联盟的成立仪式,但因为时间仓促,暂时没动。不过,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可行性报告,明年上半年联盟肯定会完成——目前长三角除了上海之外已经有80多个取景地,还有多个专业拍摄基地,比如象山、南北湖、台州取景地,最终通过这个联盟都联合起来,让全国拍摄到长三角来,协同服务之后,充分发挥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