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纪念巴金诞辰 相聚巴金故居 艺术家用诵读经典向大师致敬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奚美娟在诵读会上朗读巴金的文学作品。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武康路113号。院外,武康路的落叶,吸引了无数游人来感受深秋的美,院内,巴金先生亲手栽种的玉兰树仍是郁郁葱葱,树下,不少观众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听着奚美娟和王诗槐的朗诵。“这间屋,我哪忍? 我不愿回头,为了你,梅,我情愿一生,闭上我的眼!”“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 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 这神情,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在念着谁? 不说一句话。”

昨天,是巴金先生的生日,也是巴老夫人萧珊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刚刚迁回武康路395号原址的上影演员剧团,特意赶来“邻居”家——巴金故居,双方合作了《声影》第三季、“今天是您的生日——巴金、萧珊作品诵读会”,众多名家齐聚,用两位先生的作品,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

情感在故居流淌

巴金先生曾经说过:“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有感情表达不出来,才求助于纸笔,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从读者变成了作家。”昨天赶来的,都是上海文艺界热爱文学的人,有上海市作家协会领导王伟、马文运、孙甘露,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总裁王健儿,副总裁徐春萍,也有著名戏剧家陈薪伊,艺术家奚美娟,音乐家孔祥东和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向梅、达式常、梁波罗、赵静、王诗槐、于慧、杨晨、贺根启尔。他们饱含深情地演绎了老人的作品,感染了听众。

策划了这项纪念活动的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谈及这项活动时说,他相信每一座历经岁月的建筑都有它的故事,而建筑本身同样也在为文学家、电影人和戏剧人、音乐家、美术创作者们的作品孕育着灵感,提供了空间,“武康路113号这幢建筑物,它的花园、它的玉兰树,它的泥土、乃至空气……还有巴金先生床边的床头柜,皆因曾经陪伴过巴老和夫人萧珊及家人的生命过程,见证了巴老文学作品及书信的诞生,格外吸引我们走近它。”

为了这场纪念活动,他三次来巴金先生故居与周立民馆长和吕争副馆长等商谈,三次均逢绵绵细雨相随,“一开始曾不免有些担忧11月25日,是否还会下雨,但担心归担心,选择巴老生日这一天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相聚不可变的初心,风和日丽也好,绵绵细雨也罢,我们仍然选择在房屋之外的花园诵读。今天,没有剧场般修饰的舞台,没有表演者的表演,有的是致敬,是情感的缓缓流动。”

名家致敬前辈巨匠

确实,来参与纪念的艺术家们,对巴金先生都是由衷地尊敬。奚美娟和王诗槐2003年曾在话剧舞台上出演过庆贺文学大师巴金百岁华诞的话剧《家》,两人这次也再度分别饰演瑞珏和觉新,重新表演了开头提及的《家》的片段,而这段台词也让观众迅速陷入了回忆。“《家》确实经典,《声影》举办了第三季,而我和奚美娟就曾两次参与并来读《家》的片断,可见《家》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王诗槐说。

影演员剧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80岁的梁波罗先生深情地讲述了张瑞芳、孙道临、黄宗英等剧团前辈们与巴金先生因影片《家》的拍摄而建立的深厚友谊。十四五岁的孙道临读了《家》之后泪流满面,后来他说:“巴金的作品使我非常感动,精神上很受影响,他是我的思想启蒙人。”

这次,音乐家孔祥东也前来助阵,他透露,第一次见巴老时就是在巴老家中,并为巴老弹奏了钢琴曲,“今天能再次用音乐来致敬巴老和萧珊我很激动。”在佟瑞欣邀请他时,他的回信也让佟瑞欣动容:“巴老生前和我有过多次交往,能有这样机缘来纪念他老人家,无疑是种幸福。”

著名戏剧家、上影演员剧团的戏剧顾问陈薪伊导演,昨天也不顾高龄,坚持站着向巴金致敬,她说,自己九岁开始第一次看巴金先生的小说,“我以前导演过许多名著改编的话剧,其中就有明星版的话剧《家》,但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实现,就是与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们合作一次巴金先生的《家》。”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