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京青年演员李文文拜孙毓敏为师

人才辈出,艺术传承才能不走样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孙毓敏在指导李文文表演。青年报记者 郦亮 摄

昨天,上海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李文文正式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门下,成为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再传弟子。应该说,这是上海京剧院青年人才培养的一个成果。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京剧院已经建立了一个人才梯队培养机制,这个“板凳厚实”的老牌艺术院团正在迎来人才辈出的时期。青年报记者 郦亮

   八旬孙毓敏收青年演员为徒

李文文生于梨园世家,家中三代从艺。她天资聪颖,4岁即登台演“娃娃生”,8岁考进上海戏校,经过了漫长严苛的科班训练,毕业后到上海京剧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李文文痴迷京剧荀派艺术,也有深入的钻研,这使得她的艺术获得了业内的普遍关注。

李文文对青年报记者说,她结缘孙毓敏是在两年前,当时孙毓敏来上海指导京剧电影的拍摄。孙毓敏见李文文天赋很高又很好学,便教了她荀派经典《杜十娘》。而后李文文时时向孙毓敏请教,并有了拜师的念头,孙毓敏听闻欣然应允。

荀慧生的荀派与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和尚小云的尚派并称京剧四大名旦流派。孙毓敏1959年拜荀慧生为师,成为大师的亲传弟子,是京剧界的大家。今年已80岁高龄的孙毓敏对青年报记者说,京剧说到底还是人的艺术,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失。京剧艺术的传承,除了学院式的教育之外,还需要艺术家一对一的精雕细琢般的传承,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孙毓敏过去在上海也收过一些弟子,比如上海京剧院的熊明霞。这次看李文文基本功扎实,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便收其为弟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孙毓敏将给李文文更为细致深入的指导,使其成为荀派艺术的优秀继承人。

特来祝贺的叶派名家叶少兰、荀慧生嫡孙荀皓都对孙毓敏收李文文为徒赞誉有加,认为艺术传承不仅要学像,还要学对,而通过拜师,一对一学习,是保证艺术传承不走样的重要方式。

上京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李文文如愿拜师孙毓敏,其实也是上海京剧院青年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上海京剧院的常务副院长张帆长期主管上京的人才培养工作。他对青年报记者说,戏曲传承有自身的规律,课堂教育是一种,拜师学习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戏曲演员能在年轻时遇到一位名师,这是一种幸运。所以上京很愿意为青年演员和名家牵线搭桥。

事实上,李文文能参加“京剧荀派艺术传承班”,得到孙毓敏亲授,并能成为荀派艺术继承人,与院团的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张帆院长还告诉青年报记者,上京的谭派老生不多,但有一位青年演员吴响军有意在此钻研,院团就帮他联系了谭派名家谭孝曾,吴响军就此拜谭孝曾为师,入了谭门。

上海京剧院一向重视各个行当的均衡发展。建院之初,旦角演员很多,有“一窝旦”之称。最近几年相比蓬勃发展的生行,旦角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此次支持李文文拜师孙毓敏,也体现了上京人才培养的一个通盘考虑。

张帆对青年报记者说,上海京剧院是一个演员阵容十分整齐的院团,行话说“板凳厚”。对于这样一个局面,上京建立了人才梯队机制:第一梯队是尚长荣、陈少云这样的国宝级艺术家。第二梯队是史依弘、王珮瑜、严庆谷等9位实力派艺术家。第三梯队是中国京剧研究生班毕业的一批青年学员。第四梯队是第二季“青春跑道”涌现出来的青年演员。对于不同梯队,上京制定了不同的扶持推动措施。

而对于作为院团希望的青年一代,上京已经推出了“青春跑道”项目,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让青年人有登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舞台中历练自己。同时,明年还有可能会推出“每月一星”项目,来发掘京剧的未来之星。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