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本土化改编的《拉赫玛尼诺夫》昨日开演

文化广场坚持自制“走心”音乐剧

重拾自信的暖心乐章重拾自信的暖心乐章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继《春之觉醒》《我的遗愿清单》之后,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昨晚也开始在上海连演13场,这是第三部国外高分小剧场音乐剧的本土化改编。“做戏和选戏,我们是有标准的。所选作品的戏感和美感,如不能独属于现场,便不可取。”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谈及自制剧标准时告诉记者。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重拾自信的暖心乐章

作为中国音乐剧的“航母”,文化广场除了引进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音乐大剧培育市场,这几年也在尝试自制音乐剧。

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然而在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劣评如潮,令他深受打击,随后陷入了三年的精神崩溃和创作停滞。直到他遇到了心理治疗师尼古拉·达利,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达利。这部音乐剧讲述的便是发生在这三年间的故事——深陷于绝望和消沉中的音乐家重新振作,奏响了暖心的乐章。

延续“小而美”的精致路线

该剧原版2016年在韩国上演后,曾一票难求,它将古典乐与音乐剧完美结合,令传统音乐剧观众耳目一新。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选择它,也正是因为它的独特性。而自《春之觉醒》《我的遗愿清单》以来,文化广场制作出品的音乐剧就一直延续了其“小而美”的精致路线。“拉赫的音乐,既高级,也通俗。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与戏剧质感,让《拉赫玛尼诺夫》与众不同,也让音乐剧的格调走向了高处。”费元洪说。

当然,纯改编锻炼不了队伍,中文版《拉赫玛尼诺夫》除了延续原作的古典质感和艺术高度,也引入了本土元素提升共情,以打造出直击中国观众内心的口碑佳作。执导该剧的知名音乐剧导演高瑞嘉表示,该剧非常“走心”:“这部剧讲述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最平凡的关系变化——陌生到熟悉、破裂到相互治愈。因为真正能够让我们搭起桥梁的是平凡的内心,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内心,真正能创作出伟大音乐的也是内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