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青商汇

上一版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女硕士的极致创业路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上海智景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华。受访者供图

优雅、知性、温暖而明媚的笑容……这是余建华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温柔娴静的背后,她时常笑称自己是“女汉子”。作为上海智景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带领团队兢兢业业,不断打磨和优化产品,了解客户需求,挖掘其背后故事,为其量身打造最合适的主题规划。在余建华看来,只要认准了,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唯有将事情做到极致,才能无愧于心,收获成就与无限满足。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与文化结缘,踏上创业征程

多年来,余建华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融合文化和旅游的规划。谈到对文化旅游的喜爱,余建华娓娓道来。

出生于安徽金寨的她,从小就在革命老区和富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再加上来自书香家庭的熏陶,让她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考研时,当其他同学纷纷追逐热门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俗学专业。“这个专业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又需要亲身实践;既有文化保护,又需要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符合我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愿望。”余建华笑着说。

读研期间,余建华非常忙碌,除了基本的理论学习,她还和导师一起遍访各地,亲身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设计规划徐汇滨江的元宵节活动、宁波镇海的中秋节活动等,了解各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此外,稍有闲暇,她就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她曾用整整一年时间撰写了《上海田山歌》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古老、淳朴的地方民歌,该书还成功入选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

与此同时,余建华还注重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在校时,她组建成立了民俗社团,该社团一度成为民俗文化爱好者学习、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阵地。世博会期间,她带领一百多名“小白菜”服务在世博园内,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英语功底,全力做好世博服务工作,她本人也因此荣获了“2010上海世博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转眼到了毕业季,由于出色的活动策划能力和实践表现,余建华收到了来自文化部门、企业等多家单位的OFFER,但敢想敢干的她一直怀揣着想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的梦想。深思熟虑后,她婉拒了知名企业的邀请,创立了上海润泽踏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踏上创业路。“当时,家人反对,朋友们不理解,但我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想坚定地一路走下去。”回忆最初的艰难时光,余建华感慨万千。

起初,没人、没资金,她就自己上阵,负责宣传、策划、对接客户、调研市场等,一步一个脚印,咬牙坚持下来。慢慢地,公司开始有了固定客户,逐步在行业站稳脚跟。

在摸爬滚打中,获得行业认可

随着业务的拓展,余建华又成立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上海智景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把文化、旅游与城乡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在余建华看来,文化和旅游互为一体、相互映衬,文化是个大概念,可以从顶层来设计和规划某个行业,包括旅游业。而旅游是一种介质,又能彰显文化的特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文化和旅游、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做到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她坦言,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城乡规划、园林景观、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为客户提供包括决策咨询、策划规划等在内的全过程、一站式规范服务。

然而,创业过程中激情万丈的同时,挑战也始终如影随形。一次,在参加虹口区的文化活动后,公司接到一个全新的项目:做虹口中部地区的规划。尽管当时大家在规划领域还属于“门外汉”,但都没有放弃。认真思考和细致分析后,余建华决定接下这个项目。她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熬了好几个通宵完成规划研究概要,得到了初步的认可。

但作为刚刚起步的公司,如何与各大设计院、规划院PK?余建华再一次拿出了不服输的拼劲,那段时间,她带领团队挖掘北外滩沿线、1933音乐谷片区,多伦路等一个个地块的文化内涵,倾听各方意见,集众家所长,将文化内涵赋予城市开发。最终,团队用了一年时间完成《虹口区中部地区十三五规划》,交上了高水准的答卷。

“经过诸多专家、领导的深入研究和激烈讨论,最终高度认同了方案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余建华透露说,该项目后来也成为了虹口区重点项目,最后升级为上海市旅游部门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当然,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余建华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团队,开启了她在文化传播领域之外的另一片天地。随后,她又带领团队成功设计了崇明长兴岛发展规划、奉贤海湾旅游区海马路总体规划。前不久,还以“进博会”为主题拿下了浦东世纪广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如今,公司业务已遍及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与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创意人才协会等高等院校及政府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践行社会责任,打造受全球尊重的企业

自2009年开始,余建华每年都坚持做公益项目,如宣传非遗活动,拯救处于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所参与承办的上海之夏中外青少年非物质文化体验周——“我是能工巧匠”活动曾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深受中外青少年喜爱。余建华强调,活动还将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如白领、老人、社区、国际学生、外籍人士等,承办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更好地落实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与此同时,余建华还担任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新区青联委员、浦东新区九三学社社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她从非物质文化一场保护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角度,完成了《关于浦东新区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化开发和运营的建议》和《关于打造浦东新区一镇一特色街区品质,聚焦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建议》的提案,积极表达心声,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虽然忙碌,有时也难免疲惫,但在余建华看来,企业家理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对我来讲,这也是难得的提升机会,开阔眼界的同时,对企业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跑步、打网球、爬山、潜水、攀岩……闲暇时,余建华爱好颇多,她笑称这也是自己的“减压秘笈”,转换思维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以更加充沛的精力迎接创业上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我们在省部级课题、智慧城市研究等方面也在努力耕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谈及公司的未来,余建华坦言,将带领团队继续发展,希望打造一家文化和科技相结合,深受全球尊重的创新型企业。

创业寄语

创业,切忌浮躁,要在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深耕,才能有所收获。

这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与团队并肩作战,携手共进,迎接每一次困难和挑战。创始人需要不断学习、交流和提升自己,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思考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记者手记]

创业,需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

“付出多少汗水,就能收获多少成功。”这是余建华多年来的座右铭。

回首创业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虽然偶有沮丧、无奈,也会打退堂鼓,但她始终坚持,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把事情做到极致。

的确,创业路上,大家都在奔跑、赶超,但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速度,把事情做到极致,你就赢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