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进博会志愿者系列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华政“小叶子”自制问答模板和手工指路标助观众“来去自如”

青年报记者 钟雷 刘昕璐

    华政“小叶子”为观众指路。

青年报记者 钟雷 刘昕璐

本报讯“请问XX馆怎么走?”“XX馆对吧? 可以从这边自动扶梯上(下),往左(右)边走(大概XX米),XX馆就在您的左(右)手边。”昨日,进博会团体观众陆续入馆参观,在华东政法大学“小叶子”王嘉峰的手机内,这样一份“问答模板”成了他为观众答疑解惑的好帮手。而其他的华政学子则用纸箱为过往观众制作了手工指路标,让找不到方向的观众“来去自如”。

自创问答模板提供规范服务

王嘉峰是华政知识产权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作为一名法学生,严谨也贯彻在他的志愿者工作中。在进博会正式举办前,他和其他“小叶子”在熟悉场地之后提前上岗工作,为了考察志愿者的指路能力,几位负责的老师特地扮演观众用提问模拟“实战”。虽然最后总体评价不错,但王嘉峰发现,在一些小问题上,志愿者回答得并不理想。“比如知道目的地位置在哪,但是表达不清楚,习惯说到前面那个路口左转,但其实可以明确到几馆和几馆之间,需要走多少米,目的地具体位于左手边还是右手边等等。”在这之后,他萌生了制作问答模板的念头,“让志愿者直接套进去,这样比较精确,在表述上也不用考虑太多。”

在他设计的《39号点回答模板》中,列出了“必须精确回答的地点”“交通:把握重点,指对方向”“餐饮:把握重点,指对地方”三大模块,几乎涵盖了所有关于展馆、餐饮和交通的问询内容。制定完模板后,他还特意把最有可能被问及的一些问题单列出来。“后来发现我的判断还是挺敏锐的,开展前几天有个同学跟我说,有人问他肯德基怎么走,他就直接打开那个模板读了一遍。当时听到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不久之后,他设计的模板还被分享了志愿者群中,作为大家工作的参考。而昨日团体观众大量入场,面对无数的问询,他的这份模板算是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手工指路标为观众指明去路

除了入馆指引外,另一些华政学子在指引观众离馆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傍晚五点开始到闭馆,是每日观众们离馆的高峰期。这一时段对身处0m层北登录厅中央圆楼咨询处的华政志愿者李锋静小组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四面蜂拥而来的巨大客流,高频地问着相同的问题。

“一天的服务之后,大家都会有疲劳感,一些同学都说不出来话了。但是这个时间段有大批要出馆的观众,并且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相同的。如何高效地回答成为破题关键。”咨询点组长李锋静说道。

11月7日那天,在老师的建议和组员们的配合下,周一尧和熊和勇同学利用服务的间隙时间,利用纸箱为过往观众制作了手工指路标。两位志愿者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反复加粗纸牌上的字和方向标识,以便过往的观众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赶在离馆高峰前,这份手工制作的指路牌已经在中央圆楼前的咨询台高高立起,各项信息一目了然。

咨询点的小组长李静锋表示:“这个指路标真的太有效果了,原本同一句话我们要重复几百遍,现在有了这个标识,很多观众只要看一眼,就能立马get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目前,这些手工路标正在继续使用,并且昨天起已更换成更高级的KT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