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进博会志愿者系列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开幕首日的第一张笑脸和最后一声问候

——记进博会注册嘉宾组志愿者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本报讯 他们是进博会首日在晨曦前第一批上岗的志愿者,也是留守到黑夜为嘉宾送上最后一声问候的“小叶子”。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550名学生和50名青年教师组成了注册嘉宾组的志愿者团队。昨天,是他们第一天上岗,但同样也是最后一天上岗。从凌晨3点起床,到晚上9点归来,这迎来送往的一天是如此漫长,而这匆匆和进博相连的一天又是何其短暂。带着兴奋、疲惫、激动、遗憾,这百感交集的一天将成为他们难忘的回忆。

第一缕进博微笑迎接嘉宾们的到来

清晨5点的上海笼罩在晨曦的微光下,上海展览中心的7号门内,首届中国国家进口博览会“注册嘉宾签到处”的区域里,灯火通明,一群身着白衣的“小叶子”们,严阵以待,翘首等候800多名注册嘉宾的到来。这里是进博会的一道“远端安检口”,注册嘉宾需要在这里完成报道、安检,并坐上开往国家会展中心的接驳车,共享开幕式的历史时刻。

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邬柠鸿,站在签到处的最外侧,一边张望着远处的动静,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反复练习着她的台词:“欢迎参加进博会。请问您的签到台数字是几号?”当嘉宾到达时,最先遇到的志愿者就是邬柠鸿,她会指引注册嘉宾,前往注册台签到并领取车票,可谓真正意义上嘉宾们见到的第一缕进博“微笑”。

和邬柠鸿在一起的这批志愿者,都是来自注册嘉宾组的志愿者,也是开幕首日第一批到岗的“小叶子”。他们为迎接中外注册嘉宾而忙碌,做好万全准备为嘉宾们展现最灿烂的第一张笑脸。

“出于接待礼仪,我们需要化淡妆,所以很多同学凌晨3点多就起床了。因为我们是第一道岗,所以宁可多提前一些,也不能晚一分钟。”邬柠鸿说,很多同学和她一样,都非常重视这一次志愿服务的机会,“能参加如此大场面的国家级盛会,而且还是首届,意义非凡,虽然一早就要起床,但是昨天晚上大家都激动得没办法早睡。”

通宵模拟演练只为每一个细节的完善

对这群“小叶子”来说,凌晨3点的上海,他们非但不陌生,反而在这一周多来很熟悉。“在今天正式上岗之前,就举行过大型和小型的模拟,有一次从晚上11点,一直模拟到了凌晨4点。正因为各方都很重视,所以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样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小叶子”付朋告诉青年报记者,虽然演练很累,但是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得以及时改善,才有了开幕日的顺利。“比如,之前设计了很多验证的环节,但是800多名注册嘉宾要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签到,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在模拟演练后,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大大提高了签到效率。”

“凌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进博会的召唤。”付朋说,进博会不但能够锻炼多方面的交往能力,对身体和意志力也是一种很难得的挑战,“现在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比较幸福,也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吃苦’方式,多走路、多培养毅力、让自己的意志力也升升级。”

付朋和志愿者李斌、刘楷文、杨梦一同在现场负责13号桌,即姓氏首字母为“W”的嘉宾签到,“因为王是一个大姓,所以我们这桌负责的签到嘉宾人数是最多的,一共有64名。”为了提高效率,这一组里年龄最大的杨梦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人少的时候,一人询问、一人找名字、一人给票;人多的时候,两人同时询问,同时找名字,第三人找票。”这四名同学虽然在同一所大学学习,但之前没有任何的交集,“经过这一周的通力协作,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同舟共济”的还不只是同学之间。“在人们的印象中,‘小叶子’是清一色的大学生,但在这其中还有一群不一般的志愿者,他们就是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三所学校的青年教师。”注册嘉宾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这些教师志愿者和学生同岗服务,师生不再只是师生,更是并肩服务的“战友”。

精心准备临别礼物送上最后一声问候

傍晚5点,当平行论坛结束,注册嘉宾们沿着天桥返回停车场。这一批最早上岗的志愿者们又在天桥上依次排开,为注册嘉宾们送上最后一声问候。

在人行天桥上,上海财经大学的志愿者们“戏份”很足,他们在天桥围栏上精心布置了精美的贴纸、在柱子上以编织绳悬挂中国结、香包、锦囊等中国传统物件,并准备了大量自行设计的精美明信片和志愿者徽章。在引导嘉宾们有序离开的同时,向他们发放悬挂的传统物件,比如在锦囊里边,志愿者们提前放进了上海的传统品牌大白兔奶糖,明信片则设计了东方明珠、四叶草等典型建筑造型,嘉宾都可以自取,更有特色的是上财进博会吉祥物财宝和进宝牵手的徽章也“藏”在其中。

“太细心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活力与创意,志愿者是进博会的一张亮眼的名片。”一名来自英国的嘉宾赞叹到。

在回程的车上,志愿者们有满满的收获,也有小小的遗憾。因为当送走今天最后一名注册嘉宾,他们的进博会志愿服务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很疲惫,但还想再服务几天,凌晨3点的每一盏路灯,嘉宾们回应的每一句感谢,我都不会忘记。”志愿者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