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忠钦

基础研究与产学研联动并行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本报讯 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离不开高校助力。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已通过设备建设、项目支持等方式加大了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产学研过程中串联起理论和应用。

“我们在上海张江建立了大型科学设施。这其实正是重视基础研究的体现。部分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缺乏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可能是由于中国产生诺贝尔奖级的科学成果还不够。”林忠钦认为,认知的更新还需要一个过程。“十年前,日本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会遇到类似的质疑。但近十年来,日本产生了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家不再这么说日本。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加强宣传,应该很快就会得到世界承认。”

在科学成果转化方面,林忠钦从交大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进行了介绍。“从2015年开始,上海交大在临港建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我也是从那时候到现在作为智能制造研究院的院长。从基础的科学发展趋势方面来讲,智能制造有非常大的潜力,它能使技术发生变革式的进步。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希望打造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可以在某些层面改变学校的科研工作体系。”林忠钦介绍说,过去不少在学校实验室内的研究成果会通过研究院机制的变化,把它们变成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技术。“通过三年的实践,目前此模式还是有效的。一方面使我们学校的老师,在认识上得到了统一,大家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几项实际的成果。”

科技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林忠钦介绍说,当下交大在李政道研究所有一批在粒子、量子、天文三个方面的骨干,同时也有一批三四十岁的青年科学家共同研究,并将理论研究进行成果转化。

世界部分顶尖科学家汇聚于此次论坛,他们在基础科学,像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通过一批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得主的到来,让他们体会到上海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他们到沪参会后,想必会以他们的感受去改变身边人的刻板印象,用他们的感受,在更大的领域、更多的场合告诉世界,中国上海在重视基础科学。” 林忠钦说道。

“这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作为校长,我特别希望志愿者们参加活动之后,在自己所钻研的领域有所追求,对科学的兴趣有所增加。” 林忠钦介绍说。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的承办单位,不仅安排了一批专业学者与会,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加入其中。

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一批科学家的到来也扩展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内涵。”在林忠钦看来,上海不但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到沪发展产业,还需要世界上一大批的顶尖科学家到上海来发展科学。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