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矢志开发文创产品 IT男携妹妹研究1058处老建筑

一块海上砖见证上海滩百年风云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王臻和妹妹王璐是釉面砖修旧如旧技术的“民间高手”。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小时候,从外婆家路过的时候,王臻对外观特别的沙逊别墅充满了好奇,长大后,一次机缘巧合,他和妹妹王璐共同参与了史量才故居的釉面砖修复工程。这些年来,这对兄妹成了釉面砖修旧如旧技术的“民间高手”,一晃10多年过去了。

2年前,对老房子充满感情的王臻王璐兄妹俩突发奇想,要将上海的1058处挂牌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用海派的方式留存下来,将它们搬上“海上砖”。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连陶瓷踢脚线、转脚线这样的边边角角都要复制。”两个礼拜后,兄妹俩交付了一套复制的老砖。同济大学的老师看毕说,“这个工艺对了。”

一袭中装,一副黑框眼镜,王臻身上有着70后独有的海派风范。1970年,王臻出生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那时的长妇婴坐落于延安西路江苏路路口的一栋红房子,挂牌为历史保护建筑。巧合的是,王臻的太太和两个孩子也是从这栋老房子出生的。

很小的时候,他就对上海的老建筑发生了浓烈的兴趣。王臻小时候居住的外婆家位于程家桥附近,每次出门他都会途经沙逊别墅,那是一栋神秘的英国风老建筑,用黑色竹篱笆围起来,从不对外开放,建筑风格和周边房子还有他熟悉的石库门房子不一样,他倍感好奇,又对它充满了敬畏。

每次去爷爷家位于青海路上的石库门,穿过弄堂,就能看到上海友谊商店古玩分店,这是当年全市唯一允许经营的古玩商店,加上爷爷家当时还保留着的古董家具、字画,这些都在王臻心里种下了文化的种子。

“你的专业是和文化相关吗?”面对青年报记者的提问,王臻淡然一笑,“我是正宗的IT男。”王臻本科曾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攻读计算机软件,学的是编程,当时马云是他们学校基础部的英语老师。

1992年从学校毕业那年,中国出现了第二波创业潮,王臻和其他攻读计算机的同学一起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一批IT男。之后,他就离职跟着同学去山东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外老瓷砖收藏协会的收藏家找到他,希望他能批量生产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珐琅釉瓷砖,并将主要的工艺配方告诉了他。之后,他陆续接到了多笔订单。

2006年的3月,王臻接到了朋友的一个电话,位于铜仁路257号的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爱国报人史量才先生的故居修复工程,急需寻找能够修复老瓷砖的工匠。当时的工地现场,仅剩下一面墙体还保留着漂亮的老式釉面瓷砖。可是,业主方和历史建筑修复专家,都希望能再现1922年建筑竣工时候的室内原貌——恢复所有房间里的老瓷砖墙面,并且要使用原工艺、修旧如旧。

当王臻看到这批八十多年前烧制的老瓷砖时,真是又喜又惊,喜的是这些瓷砖的材质工艺与他长年为国外收藏家复刻的珐琅釉面砖完全一致,惊的是他从来没有想到,在上海的历史建筑中竟然也能发现这种舶来品——纯手绘珐琅釉面砖,海纳百川真是名不虚传。

言谈间,妹妹王璐拿出一块故居里的老瓷砖,那是一块色彩明快的刻有玫瑰花图案的瓷砖,珍贵非常。“这些年的修缮经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史量才故居,需要全案复制,连陶瓷踢脚线、转脚线这样的边边角角都要复制,国外收藏家大部分要求复制的是平面花砖,这次经历让我们又长知识了。”王璐说。

两个礼拜后,兄妹俩交付了一套复制的老砖。同济大学的“老法师”看毕说,“这个工艺对了。”市文管委的专家说,“没想到上海历史建筑的老瓷砖能全貌复刻。”

“在上海百年来的城市文化中,艺术融入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建筑正是此间集大成者,这方寸之间的一片珐琅砖也就不只是简单的建筑材料了。”

在攻克了史量才故居老瓷砖的原貌修复难题后,王臻王璐兄妹俩又带领团队为爱庐、孔祥熙故居、外滩源光陆大楼在内的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做出了专业贡献。

即使多年以后,每当想起在史量才故居和老瓷砖的相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的孩子,王臻内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温暖的力量,一股创作的冲动也在悄悄滋长。

王臻告诉青年报记者,作为一个著名的装饰艺术之城,上海历史建筑中的珐琅釉面砖普遍呈现典型的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风格,一般铺贴于建筑的公共区域,以及门厅、起居室、餐厅、厨房、浴室和壁炉区,甚至镶嵌到了实木家具上。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珐琅砖在每一栋建筑里都呈现各不相同的构图或造型,并且每一组砖从画面到拼贴,都隐约传达出建筑主人的个性经历、社会背景、审美情趣等微妙信息。

2017年,历时六年修缮的Prada荣宅向公众开放,在惊叹之余,王臻发现了“新大陆”:原来珐琅砖是可以为客户度身定制的。他介绍说,荣家位于无锡的老宅前是一个荷花池,当年设计师和业主沟通时得到了这一讯息,定制了荷花珐琅釉面砖,而荷花正是荣氏家族故事中的图腾之一。“在上海百年来的城市文化中,艺术融入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建筑正是此间集大成者,这方寸之间的一片珐琅砖也就不只是简单的建筑材料了。”

因为参与修缮的缘故,兄妹俩经常有机会深入从不对外开放的优秀历史建筑,领略老房子的魅力。让王璐倍感唏嘘的是,上海没有多少老建筑还保留着老瓷砖,很多外表看上去不错的建筑,进入其内就面目全非了,内部装修保存得很好的老房子少之又少。而业主方知晓老瓷砖的价值,需要修旧如旧的就更少了。

“上海的历史建筑风格多样、数量庞大、保存相对完好,是海派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珐琅砖就是海派历史建筑里头的活化石,见证了上海滩百年来的变迁,具有相当可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王璐表示,如果来自历史建筑的珐琅砖能够通过他们的双手重获新生,赋予新的姿态、代表新的观念,拥抱新的受众,那将会十分有意义。海派文化的精神骨血将刻印其中,当今上海的城市生活将为其赋能。

“我们希望海上砖能成为海派代言人,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为上海的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每处至少开发一款文创产品。因为我们骨子里对老建筑的感情很深。”“我们希望挖掘建筑内的人文精神,建筑不光是由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

目前,上海已经有1058处(2561栋)优秀历史建筑得到了认证保护。这些传奇建筑见证了上海滩的百年历史,连同筑就它们的每一片砖、每一面墙乃至每一个主人,都彰显出独一无二的海派文化底色。

2016年,王臻王璐兄妹俩启动了海派文化衍生品创新开发之“海上砖——守望与活化”项目。“如今,沿袭并传承了珐琅砖工艺的‘海上砖’,是修缮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专门用砖。我们在思考这片砖除了城市文化传承的涵义,还能指向什么?是否可以为上海这座城市创造一系列‘经典活化’的文化衍生品?”王璐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在分阶段、分主题精选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将建筑内部使用过的原版珐琅砖画面、或者典型的建筑样式、装饰元素、标志符号、历史典故、名人事迹等,抽取出来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多功能托盘、八音盒、香牌等以老瓷砖为核心元素的城市文化衍生品。

“我们希望海上砖能成为海派代言人,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为上海的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每处至少开发一款文创产品。因为我们骨子里对老建筑的感情很深。”王璐介绍说。

王臻王璐兄妹出身书香门第,高祖王绶珊是海上著名藏书楼“九峰旧庐”主人,祖宅位于康定东路3弄3号,也是挂牌的优秀历史建筑。在未来的计划中,二人的祖宅也将纳入开发序列中。

王璐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四五十栋老建筑的文创开发。首批五栋老建筑的文创产品开发是徐汇区旅游局委托他们设计的,分别是衡山宾馆、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徐汇艺术馆、百代小红楼。其中,衡山宾馆成为001号“海上砖”产品。

“每一处建筑我们都经过了现场考察,每一款产品都经过了专家论证。”王臻举例说,有的老建筑内部破坏很严重,如果已经没有老砖了他们会考虑将建筑外立面或者局部作为“海上砖”的创作素材,建筑内部彩绘玻璃、门洞等内部装饰,甚至有名的主人,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

在王璐看来,近年来,相关部门开始提倡要传承海派文化,力推阅读建筑运动。“和老建筑的缘分早在12年前就种下了。之所以坚持那么多年是因为我们对这座城市有热情,对老建筑有热情,不管未来文化品牌的风怎么刮我们都会将这件事做下去。”

“要知道,建筑外是城市、街区,建筑内是家庭、生活、场景。我们希望挖掘建筑内的人文精神,建筑不光是由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王璐说,现有的载体不足以诠释老房子带给这座城市所有的涵义,所以他们希望延展曾在老房子里发生的有情感的故事,用有温度的内涵去连接老房子。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