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亚非花甲之年迷上蛋雕艺术 希望更多人沉下心与自己对话

在蛋壳上起舞 为进博会献礼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李亚非开设公益课堂向青少年传播蛋雕这门民间手工艺。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摄

    李亚非的进博会作品。

清雅的“梅兰竹菊”,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海关钟楼、东方明珠组成的浦江之景……它们都通过李亚非之手,出现在蛋壳上。在0.3毫米厚的蛋壳上,这位民间手艺高手雕绘了一个多样的世界。其实,李亚非与蛋雕相遇,不过2年。

艺术需要提升,李亚非拜师蛋雕界泰斗,学海派蛋雕。艺术需要传承,他收了80后徒弟,教授技法。艺术需要推广,他走进了社区、企业、学校,开设公益课堂。一个小小的蛋雕世界,让李亚非走出了无限可能。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为什么每逢喜事,亲朋好友都会赠送喜蛋来表示答谢和祝福?”李亚非好奇这种“蛋文化”。“既然蛋雕所涉及的绘画、书法、雕刻我都会,那何不把这个高雅又小众的艺术培养成自己的新爱好呢?”

“蛋雕是近年来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可以刻在鸡蛋、鹅蛋、鸸鹋蛋、鸵鸟蛋上,雕刻手法可以分为浮雕、阴雕、阳雕等。”

在刚过去的中秋节,李亚非开着车小心翼翼载着他40多件蛋雕作品,奔赴长宁一家购物商场,在中心广场,他做了一次蛋雕展览和公益讲座,现场讲述蛋雕艺术。

雕刻在鸡蛋上的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雕刻在鹅蛋上的“梅、兰、竹、菊”清新素雅,雕刻在鸸鹋蛋上的八骏图,骏马透着鸸鹋蛋第二层墨绿色的色彩,更显传神俊逸。老老少少围在李亚非的蛋雕作品前,细细观赏,啧啧称奇。

在如今的蛋雕圈里,李亚非的作品赢得了蛋雕爱好者的无数赞誉,尤其是他的镂空技术,自成一派,其他人很难模仿。

但其实,李亚非与蛋雕相遇的时间不过才2年。2016年,李亚非的朋友家喜添孙子,给他送来了喜蛋,看着涂色美丽,又印着各种雅致花纹的喜蛋,李亚非爱不释手。“为什么每逢喜事,亲朋好友都会赠送喜蛋来表示答谢和祝福?”李亚非好奇这种“蛋文化”。

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李亚非偶然看到了蛋雕,他惊讶于能在那么脆弱的蛋壳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也萌生了自己尝试的想法。

李亚非年轻时候就爱好摄影、绘画、书法、篆刻,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他觉得,“既然蛋雕所涉及的绘画、书法、雕刻我都会,那何不把这个高雅又小众的艺术培养成自己的新爱好呢?”

于是,李亚非赶紧上网淘了一套雕刻工具,又兴冲冲去菜场精心挑选了几个鸡蛋。为了有完整的鸡蛋壳用来创作,李亚非还专门买来了医生、护士打针用的针头,将针头插进鸡蛋里打气,然后利用气压差将鸡蛋液挤压出来。

没有师父带怎么办?李亚非就靠自己摸索。可能是每个人的悟性和天赋都不同,李亚非刚上手做第一个作品就十分顺利,在鸡蛋壳上刻一个”福“字,先用铅笔在壳上打底,再用浮雕的手法刻出福字,鸡蛋壳只有0.3毫米厚,新手在刚雕刻时不容易掌握力度和速度,容易雕穿、雕坏,而李亚非凭借着多年的篆刻功力,手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一个作品花了六七个小时顺利完成。给“福蛋”美美拍了照片传到朋友圈后,收获了一串点赞。

“蛋雕要么是100%的成功,要么就归于零,这是一个脆弱的艺术,落刀无悔。”“一般鸡蛋壳要晾干,但要避免暴晒,放置7天左右再进行雕刻时,蛋壳的硬度刚刚好。”

自己摸索的路并不易走。一开始的简单雕刻还能应付,后来李亚非开始钻研镂空手法雕刻,只要稍不留神,蛋壳就会破碎,甚至有时候都快完工了,手一抖,蛋壳裂了,又得从头再来。“蛋雕要么是100%的成功,要么就归于零,这是一个脆弱的艺术,落刀无悔。”

随着作品逐渐增多,李亚非也渐渐放慢了自己的雕刻速度,因为他已经不满足于为蛋雕而雕,他思考着如何结合时事、大事,创作一些有想法的作品。

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要在上海举行,日常关注新闻的李亚非萌生了“为进博会创作作品”的想法。他一做,就完成了2件作品。

既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博览会,李亚非就在鸡蛋上雕上了世界地图,并雕刻上了进博会英语缩写“CIIE”,形成了一个地球仪形态,并用鹅蛋做成地球仪的支架,鹅蛋支架上还镂空雕刻了进博会的中英文,十分细致精巧。

而另一件名为“浦江两岸”的作品,则是想通过进博会展示上海形象,这件“鹅蛋里套鸡蛋”的作品,在外层白色鹅蛋上,用浮雕、镂空技术雕刻了浦东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代表浦东开发开放的地标性建筑,在内层鸡蛋壳上,则以浮雕形式刻绘了海关钟楼等浦西外滩建筑群。两只蛋放在转台上,以走马灯的形式朝着不同方向转动,上海的过去和现在、浦江之景在这蛋壳世界交融。

从开始构思创意,到制作出作品花了李亚非5个月。那些日子里,他一直在想,什么最能代表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上海形象,最终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浦江两岸。

制作过程中,李亚非可谓小心翼翼到了极点。尤其是鹅蛋壳上雕刻东方明珠,线条极细,雕刻时必须心无旁骛。托着鹅蛋壳的左手长时间保持纹丝不动的状态,每当完成一小部分想休息时,李亚非才察觉,左手早已经麻木。

为了支持李亚非创作,家里的阳台已经改造成阳光房,成了他的蛋雕工作室。

李亚非也明白,蛋雕,不仅仅只会在蛋上雕刻就行。自从迷上这门小众艺术后,李亚非很认真地去研究了“蛋这回事”,蛋雕的历史,蛋文化,蛋的材质,包括仔细研究了做成空鸡蛋壳后,什么时候进行雕刻创作蛋壳能处于最佳状态,“一般鸡蛋壳要晾干,但要避免暴晒,放置7天左右再进行雕刻时,蛋壳的硬度刚刚好。”

每个月李亚非要跑两三次菜场挑鸡蛋,对于鸡蛋,他的要求可谓十分苛刻,有斑的不要,毛孔太大的也不合格,他要的是色泽饱满、颜色均匀的洋鸡蛋,模样最好呈现水滴形。往往在鸡蛋筐前,他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才挑出五六十只。每当结账时,他也会跟店家说:“再给我来一斤最贵的土鸡蛋。”他内心觉得,也不能让店家太吃亏了。

“开始蛋雕的那一刻,就是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我不希望其他人只是看着我的作品感叹精致细巧,而是可以真正拿起刻刀和蛋壳,走进这个有趣的蛋壳世界。”

“这个蛋雕好精致,多少钱?”

“这怎么在蛋壳上雕刻啊?肯定很难,一般人肯定做不来。”

在长宁活动现场,李亚非常被这两个问题包围。

对于前一个问题,李亚非总是摆摆手:“这是公益活动,蛋雕不卖的。”对于后一个问题,李亚非更是摇摇头:“不难不难,有教程可以学,上手其实比想象中容易。”

“让更多人知道,分享给更多人”一直是李亚非的心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自己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李亚非走进了社区学校、延安中学西校、企业,进行蛋雕公益科普课程的教学。去年,他还联手北新泾街道,出了一本《蛋雕艺术基础教程》,教程包括了蛋雕演变史、蛋雕制作流程、所用工具、创作技法等。

李亚非一直希望,有更多人走进这门小众的非遗艺术的世界,因为在制作蛋雕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让人不再有手机的羁绊,不再被各种聊天群捆绑。“开始蛋雕的那一刻,就是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

按李亚非如今的教学经验来看,上到70岁老人,下至8岁小学生,就算第一次做蛋雕,成功率都很高,“我不希望其他人只是看着我的作品感叹精致细巧,而是可以真正拿起刻刀和蛋壳,走进这个有趣的蛋壳世界。”

蛋雕是门艺术,体现的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工匠精神。就在这个月,蛋雕泰斗袁家钊成为了李亚非的师父,他要跟着这位有47年蛋雕经验的大师继续提升蛋雕技艺,学习海派蛋雕。

艺术需要传承,李亚非还收了“80后”万跃飞为徒。万跃飞跟着李亚非已经5年,长宁活动现场,他也带来了一些蛋雕作品,一只鹅蛋壳上绣着卡通十字绣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身为厨师的他有食品雕刻的功底,在南瓜上雕出龙凤呈祥都很拿手,但蛋雕的“脆弱精巧”也着实难为他了一段时间,“师父的作品布局到位,线条流畅,我还要跟着师父好好学。”

李亚非还有个大梦想,想在明年举办一个全国性质的蛋雕展,主题就是为祖国庆生,通过蛋雕,展现70年来祖国的变化与发展,也能感受蛋雕的魅力。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