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认为低龄童书不能只有“甜点”

童书作家应该给孩子“全人教育”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小朋友畅游在童书的海洋。青年报资料图

本报讯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尚小,不了解人世沧桑,所以给他们看的书只能是足够欢乐,所谓“满眼甜点”。但是昨天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表示,童书作家应该给孩子“全人教育”,告诉他们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

写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郑春华,一直在为低幼儿童写书。她在接力出版社推出的新作《米斗的大计划》也是写给七八岁孩子看的。《米斗的大计划》虽然是一个温情的故事,但里面也有悲伤和思念。

难道给孩子看的书不都应该是“甜点”吗?这是很多童书作者的看法,甚至现在市面上畅销的原创童书十有八九都是这类搞笑的“甜点”。但是郑春华不这么看。她告诉青年报记者,既然人世间有喜怒哀乐,那么写给孩子的书里应该将这些都体现出来。所谓的“全人教育”就是如此。只有将世界的全面都告诉孩子,当他们未来遇到悲伤或者挫折,才不会慌张。

郑春华说,她注意到现在很多孩子的感动神经太麻木了,他们好像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喜欢宅在家里。在这方面,童书作者有责任为提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兴趣而写作。当然,正如《米斗的大计划》里虽然有悲伤和思念,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温暖的故事那样,郑春华认为,童书的情节中可以有一些悲伤,但是故事的走向和结局应该是温暖和积极的,“就把悲伤当成故事的一种背景音乐吧。”

为什么有那么多童书作者总是迎合孩子而写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书就好卖。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实很多作者并不了解孩子,他们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于是只能一味迎合。郑春华告诉青年报记者,在她看来现在中国的很多家长和作者看待孩子,与孩子本身的认知有很大错位。成人们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完全不走心,当然也不会有多大效果。这应该也就是中国原创童书与西方优秀童书的那一点差距所在。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走进孩子内心。儿童文学作家、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谈到《米斗的大计划》时说,“作品中有许多动人细腻的描写,对于儿童视角与儿童心理的把握尤为准确,让情节的发展亲切而自然,如同流淌的小溪水,慢慢地滋润读者的心灵,而在故事深处,却又埋藏着如宝石般灼灼闪光的动人情感。”能够准确把握孩子心理,一直是郑春华作品的特点。《米斗的大计划》是这样,过去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非常小子马鸣加》等作品也是这样。郑春华坦言,童书作家是应该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但更重要的是俯下身子,去平视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