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乐业·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来沪人员就业服务

保障来沪人员劳动权益 提高就业稳定性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力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外地来沪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外来人员常驻人口为898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658.8万人,约占73%。外来从业人员分布于全市各区,其作为建设上海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城市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间,各区外地来沪就业服务也在探索中逐步深化、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效。

为服务来沪人员,本市所有区都开设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截至2010年12月底,本市所有区都已为外来人员开设了专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设立服务专窗。其中,闵行、松江、嘉定、宝山四个区成立了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一方面为用人单位与来沪人员提供招聘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岗位推荐、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和政策法规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用工登记备案等重要环节的管理,打击非法中介,保障来沪人员劳动权益。

在各区开设外来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或设立服务专窗的基础上,部分区还尝试探索将外来人员就业服务覆盖到街镇、工业园区,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有益补充。

此外,“春风行动”迄今举办10余年来,以规范的企业用工管理、成熟的运作机制、贴心的服务举措在来沪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互相联通的桥梁,为缓解城市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人岗配置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嘉定区

创新服务方式,为来沪人员提供精准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嘉定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发生广泛、快速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来沪人员的逐年增多,嘉定区于2006年9月成立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为来沪农民工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咨询等服务。

成立十多年来,作为服务外来人员的公益性公共就业机构,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切实保障外省市来沪人员劳动权益、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注来沪人员,聚焦企业技工和普工群体

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嘉定区当前常住人口为158.18万,其中来沪人员逾90万,已远远超过户籍人口数。来沪人员广泛分布于全区各行各业,在参与城乡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其实,早在1994年7月,嘉定区便成立了区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管理所,负责对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实行行政审批。自2002年9月1日起,外地劳动力管理工作转向以征缴、办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为主。

近年来,随着来沪人员的逐年增多,为进一步规范单位使用外来从业人员行为,并建立健全和谐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秩序,根据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部署,嘉定区于2006年9月成立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与区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管理所合署办公,为在嘉定区工作的外来从业人员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全市首批成立的3家公益性来沪人员就业服务试点机构之一,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为来沪农民工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咨询、用退工登记等服务。

根据嘉定区是本市工业生产重要基地的现状,将服务重点聚焦在辖区内企业普遍急需的技工和普工群体上,创建了“天天招聘”品牌服务。即主要满足生产型企业在招聘普工时条件虽然不高,但需要及时、高效的要求。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于每个工作日邀请10家企业到场,组织以招聘普工为主的小型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搭建即时招聘的桥梁。

通过多年运作,“天天招聘”已经成为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深受欢迎的特色就业服务项目。自2011年创立“天天招聘”活动以来,已累计举办1746场招聘会,共有10197家次企业参与,推荐岗位134071个,应聘人数68462人,录用达39480人。

开设“技工专窗”,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直以来,招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能型工人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为缓解企业招聘技工的困难,同时帮助技能型农民工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于2013年4月起,每周二开设“技工专窗”服务日。专门为外省市技能型求职者提供专窗登记、专人指导、专场招聘的“一站式”服务,并结合电话跟踪、互联网+平台等特色服务,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为用人企业和技能型求职者铺设优质、高效、便捷的绿色就业通道。

曾祥伟就是首批享受到这项服务的技能型求职者。初来乍到,在招聘会上,他一眼就相中了上海寅铠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器工程师的职位。“如果能够进入这样一家专业对口的制造汽车焊装设备公司,既能积累经验,又有稳定的收入,那真是太好了。”曾祥伟期待地说。

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江看着一脸书生气的曾祥伟,他正一手拎着来沪打工的包裹,一手拿着文凭和简历,一家一家仔细寻找照片海报上的信息。“虽然他身材不是很魁梧,但骨子里透着一种不怕苦不怕累,闯荡上海滩的精神。”小江回忆道。

当天,在小江的帮助和引导下,曾祥伟如愿获得了电器工程师的工作。深表感谢之余,曾祥伟坦言,要把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作为努力的目标。“因为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技之长,才能有铁饭碗,家人也不用为我担心。”

来沪打工的江苏籍女子黄娟也是技工专窗活动的受益者。当初她跟随朋友来到上海,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中四处碰壁。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进入一家私营企业做学徒工,从头开始学习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磨炼之后,2016年4月,黄娟得知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开设了“技能型求职服务日”,便满怀信心前来寻求合适的岗位。令她惊喜的是,当天她就被上海通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录用,成为企业员工。

在通成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她从一名普通的加工中心操作工做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之后,被调入公司质量部,担任在线检验员,成为公司骨干。

自“技工专窗”开设以来,共举办了229场农民工技能型岗位专场招聘会,2233家企业提供了24318个岗位,应聘人数11503人,达成意向6808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招聘技能性岗位的成功率,广受技能型农民工的欢迎。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进一步解决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为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技能型农民工短缺的问题,有效改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嘉定区推行“两条腿走路——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和直接从外省市职业技术院校输入”的方法。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除了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搭建信息发布桥梁,还积极加强同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与交流,为嘉定区的重点企业和外省市技师学院、职业技术院校等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自2009年开始,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先后与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建立了就业服务友好合作关系。为229家区内企业与外省市103所职业技术院校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共签定了365份校企合作协议,直接引进了12928多名应届毕业生。

黄涛是陕西省焊接技术学院的2017届毕业生,自2016年起,他便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被学院推荐到上海英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电焊工实习生。在这里,黄涛和其他5名同班同学经过半年焊接培训和实践,达到了企业的技术要求,并取得了国际电焊证。毕业之际,6人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顺利走上了高薪技术岗位。

去年6月,黄涛又迎来了他的2018届学弟们,继续人才输送之路。在企业负责人看来,校企合作为公司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真是远水解了近渴。”

拓展服务范围 为农民工提供“身边”的就业服务

为在全区范围内更好地规范、推广农民工公益性就业服务,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向全区所有的街道、镇延伸,为农民工提供“身边”的就业服务。同时,鼓励街镇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树立服务品牌,为全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一站式”的公益性就业服务。

除此之外,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指导街镇在农民工居住较集中的村、居委会建设就业服务点。帮助农民工在服务点就近求职登记,通过“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查看全区企业的招聘信息,直接应聘合适的岗位。

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是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的典型,外来人口占据村里实有人口的绝大多数。为了更好地管理与服务好这些来沪人员,让他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就业服务,在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村综合管理站内设立了就业服务点。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就业服务,还不定期邀请村内及附近企业来服务点开展现场招聘活动,来沪人员在第二故乡——太平村实现了“安居乐业”。

此外,每年“春风行动”期间,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作为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区内各级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项招聘和政策咨询活动,充分诠释了“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春风行动”活动主题。

为了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本市、区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与对口的云南楚雄州搭建两地人社部门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劳务合作机制,帮助楚雄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通过异地转移就业实现精准脱贫。

保障劳动权益 成为来沪人员心中响当当的招牌

成立十余年来,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从最初的每年三四千人,发展到如今的四万余人,每年成功推荐就业的人数也从一千多人,增加至七千多人。截至2018年6月,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共受理48691家企业委托招聘,招聘岗位703122个,接待来沪人员求职449878人次,求职登记144347人,开展职业指导278194人次,推荐面试210404人次,成功介绍99632人。持续推动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切实保障外省市来沪人员的劳动权益,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稳定程度。

作为服务外来人员的公益性公共就业机构,嘉定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有序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外劳工作第一名,并获得了“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逐渐成为了来沪求职者心目中响当当的招牌。

宝山区

依托“满意360”,提供本外劳一体化就业服务

小韩是一名来上海打工的80后,辞职后一直苦于找不到与自身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前不久,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在那里,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了“满意360”品牌服务,并进行现场人职匹配。目前,小韩已经找到满意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征程。

作为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所打造的长效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成果已逐步凸显。多年来,已有千余家企业加入“满意360”服务品牌的大家庭,累计开展了千余场各类就业服务活动,接待求职人员达十五万人次。

六大举措,提供“满意360”品牌服务

宝山区历来重视外地来沪人员服务工作。2010年,“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更名为“宝山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并于2014年合并进入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主要开展区域内公共就业服务相关工作。2016年,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融通就业招聘业务,开始实行本外劳一体化就业服务。

所谓“满意360”是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于2009年创立并全力构建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旨在维护区域内就业形势的和谐稳定,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搭建供需平台。多年来,品牌以“用工越规范,服务越便捷”为理念,倡导平和的归零服务心态,推出了“招聘管家”“人职匹配”“周周招聘会”“满意360”企业课堂、“就业一点通”和“优质企业进校园”六项品牌服务。

“招聘管家”是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满意360”品牌下的明星服务项目,由中心资深招聘专员担任,为重点单位提供一对一招聘指导,是服务企业、挖掘岗位的中坚力量。今年7月,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钟经理就在“招聘管家”工作人员帮助下,成功在两个月内招募40余名店铺管理人员和服务员,确保门店顺利开张。

在“人职匹配”服务中,“满意360”依托12333公共招聘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库,实现快速、高效的“人职匹配”服务,真正实现人与职的优势组合。

目前,“周周招聘会”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今年,除了为用人单位提供现场设摊服务外,还同步设置 “企业宣讲角”,帮助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据了解,宝山区已顺利开展三期“满意360课堂”系列活动,共邀请百余家重点服务企业参与,打造专业实用的政策学习平台。

为进一步做好区域就业服务工作,服务求职人员,宝山区在全区各街镇实行“就业一点通”快速微信服务模式,提供直通社区的精准化就业服务。

同时,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与区内高校对接,根据院校需求和企业意向,搭建校企平台,推出包括校园招聘、企业宣讲、岗位定向推荐以及校企洽谈会等一系列“优质企业进校园”活动。

整合资源,积极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活动

自2005年首次“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宝山区积极总结经验,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同时,为企业提供招聘预约指导和岗位梳理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招工政策,规范企业用工等行为,并依托“乐业上海”“上海宝山”及“宝山就业”等微信公众平台,对企业和求职者进行信息宣传、推广。

活动至今,宝山区已连续开展“春风行动”14年,每年坚持开展各类大中型就业服务招聘会及专场活动。累计组织各类就业服务招聘活动212场,共600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活动,提供岗位十万余个,近八万余人次求职者前来应聘,现场达成意向录用15710人。

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注重来沪人员的评选和表彰工作。自2010年以来,宝山区累计开展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评选活动4次,评选出优秀农民工12人,农民工先进个人29人,为大量优秀来沪人员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

近年来,宝山区在本外劳一体化就业服务中,收效凸显。在“满意360”品牌带动下,全区各街镇也积极联动,陆续开展“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更为集中便利的就业平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