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她把晚年时光献给青年教师

教师节前夕上海首颁“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昨天晚上,黄浦江畔亮灯“同心筑梦 济念师恩”祝福广大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青年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政府首次颁出“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投身教育事业近67年的于漪老师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同时,卞建鸿、庄松林、邱蔚六、周美琴、郑时龄、闻玉梅、徐红、鲁慧茹8位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授予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此外,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也同时揭晓名单。

教育奠基未来,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已近67年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是教育界一面旗帜。为表彰于漪老师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的卓著贡献,上海市政府研究决定,授予她“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

于漪说,她这一辈子最崇高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2002年,于漪退休,虽然离开了一线讲台,但她仍然心系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奉献给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如今于漪已经90岁,仍在为培养青年教师奔忙着。

■04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青年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政府首次颁出“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投身教育事业近67年的于漪老师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同时,卞建鸿、庄松林、邱蔚六、周美琴、郑时龄、闻玉梅、徐红、鲁慧茹8位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授予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此外,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也同时揭晓名单。

于漪荣获“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

教育奠基未来,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已近67年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是教育界一面旗帜。几十年来,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育人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本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成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新时代教师的领路人。为表彰于漪老师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的卓著贡献,上海市政府研究决定,授予她“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于漪老师也是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奖者。

说起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史,于漪的名字不得不提,她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和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事60多年教育工作的于漪,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她一生的事业。1959年,已经教了七年文化课、编了两本历史课小册子的于漪改行教语文,从此开始了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深耕。上世纪80年代,于漪完成了《现代教师发展丛书》《现代教师学概论》两本教师学著作,教育部将它们作为全国教师教育的培训教材,其中《现代教师学概论》还成为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教师学的理论著作。198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教师学研究会,于漪担任会长。

于漪说,她这一辈子最崇高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2002年,于漪退休,虽然离开了一线讲台,但她仍然心系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奉献给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如今于漪已经90岁,仍在为培养青年教师奔忙着。

8位老师荣获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

除了颁出首个“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评选也揭晓。青年报记者获悉,2002年,本市设立了“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制度,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每5年评选一次。2003年、2008年、2013年,申城已评选表彰三届近30位“上海市教育功臣”。

今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卞建鸿、庄松林、邱蔚六、周美琴、郑时龄、闻玉梅、徐红、鲁慧茹8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他们皆有数十年的从教经历,潜心治学、精心育才、拥有高尚的师德,同时在教育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感召力,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建功立业。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卞建鸿2007年8月开始从事职业教育,在他的带领下,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突飞猛进,汽车专业学生代表中国连续参加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比赛,分别荣获优胜奖、银牌、金牌。

庄松林是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所著《光学传递函数》一书在光学工程领域中得到同行一致赞赏,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邱蔚六是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对上海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致力于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数十载,在医学微生物研究,特别是乙型肝炎研究造诣高深,她始终坚持“科研目的为人民”的理念,积极投身并引导学生参与国家重大需求。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36年扎根于基础教育,28年投入实验教育整体改革,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办学思想、“护长容短”的教育观和丰厚的实验研究成果。

上海市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多年来笔耕不辍,从“现代学校校本教研功能的研究与实践”到“让选择成就学生的愉快学习”,从“小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研究”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学习设计的研究”,一本又一本的教研专著记录着她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足迹。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