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院士教授畅聊文物建筑保护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昨天,著名建筑学专家、中科院郑时龄院士,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共同做客2018上海书展“静安区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讲座,探讨静安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静安区位于市中心,又是著名的老城厢,在解题城市更新问题时,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在风貌上保持海派历史年轮,在文化上留存历史文脉。”静安区文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始建于1872年的张园,前身是沪上首屈一指的游玩名园和公共活动场所,承载了许多城市的记忆。从私家园林到公共开放式园林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直至里弄住宅区,张园的兴起、衰落与嬗变浓缩了上海城市核心地段的发展演变,在促进城市市民生活、孕育城市市民意识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在张园项目上,静安区将依照保护性开发的思路,传承历史城区特色,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完善居住服务体系,目标打造一个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地标性区域。

在讲座上,几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也对老建筑保护支招。阮仪三认为,只有石库门里面住着人,跟建筑体现出“血缘关系”,才是保留了石库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要留住原先的真实性的状态,具体做法是保证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等,特别关键是要保证原环境。“历史建筑不一定是文物,我们不能像文物那样单个拿出来对待,历史建筑是连着周边环境、连着人,那些住在建筑里面的人,来传承历史文化的可持续性。”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