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昨天启动

折扇打开的是上海文化品牌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抽签仪式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打开折扇看号码。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有选手拿着折扇,扯半天也打不开;有选手哧啦一声打开了,却是反着开的,让强迫症患者都“痛苦”地捂起了眼睛;还有选手,一运“内力”,把扇骨直接扯散了……昨天,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正式启动,抽签仪式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打开折扇看号码,但不少外国选手却在打开折扇这个环节,上演了上述一幕幕“喜剧”。组委会负责人之一、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也关注到了这个细节,她说:“就像去年我们用《梁祝》作为必演作品,推动了中国作品的认知度,这是我们这个比赛平台的出发点之一。对于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专业水准不容质疑

从参赛选手的国籍来看,根据首届赛事的经验,第二届比赛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在欧洲、美洲、亚洲各大顶级音乐学院全面铺开,也使得本届赛事收获了更多名校选手。至今年1月31日报名截止时,报名人数较上届呈现大幅增长。其中九成多报名者曾获各顶尖音乐赛事奖项,超半数选手就读或毕业于国际顶级音乐院校。因此,在比赛视频预选环节,就已出现差之毫厘、难解难分的激烈角逐。据悉,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报名,最终,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7位选手得以来上海参加四分之一决赛。

评委阵容也堪称豪华,本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由指挥家、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及出任多个国际顶级小提琴赛事评委的徐惟聆教授联合担纲。评审委员会成员总人数上从上届的13位增至15位,里面不乏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奥古斯丁·杜梅等人,汇聚了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和行业精英,全面检验选手的技巧、诠释以及经验,以确保大赛的权威性。

考量选手综合素养

参赛选手很多都是“有奖”在身,再来上海参赛,却依然忐忑,就因为高手太多。

在曲目设置上,本届比赛减少了偏重演奏技巧的曲目,而从丰富曲目风格及演奏形式上增加了曲目。每位选手需要演奏四套作品,而在紧张激烈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将有近一半的选手被淘汰。半决赛特设了体裁多样的曲目,着重考量选手的综合音乐素养,并分成三大板块:弦乐四重奏环节,本届比赛将特邀上海四重奏中的三位艺术家蒋逸文(小提琴)、李宏刚(中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大提琴)与进入半决赛的选手合作;奏鸣曲与克莱斯勒作品环节,特邀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陈震、薛颖佳、黄秋宁与选手合作;莫扎特协奏曲环节,选手必须演奏自行创作的华彩乐段,而不能使用任何传统的既有华彩;决赛中,除常规的古典小提琴协奏曲外,加入了赛事委约作曲家陈其钢所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并由堪萨斯市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艾萨克·斯特恩大师之子迈克尔·斯特恩指挥。

赛事平台效应巨大

和专业性高度、参赛难度相匹配的,是这个比赛平台的巨大效应。对选手来说,比赛将帮助他们从“独奏家”向“音乐家”迈进,踏上长远的职业音乐道路,比赛不仅为获奖者提供全球同级别小提琴比赛中奖金数额最高的大奖10万美元,更在赛后为他们推荐世界级经纪公司、唱片录制等一系列合作资源,促成获奖选手与国内外一流乐团合作。“比如,部分上届比赛获奖选手与赛事合作院团的演出合约排到了2018/2019乐季。”周平透露。

平台的效应,还不仅仅是体现在选手的出路上。今年的比赛,四分之一决赛将于8月11日至8月14日举行,共计11场;半决赛将于8月18日至8月24日举行,共计14场;决赛将于8月30日至9月1日举行,共计3场,比赛场地均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四分之一决赛以及半决赛期间。

“它对于上海乐迷的欣赏水平提升,对上海城市文化、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都是巨大的。”周平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比赛组委会主任余隆也表示,比赛就是要办出新内涵、新特色、新亮点、新水准,既为国际音乐舞台和音乐事业的发展,发现、培育和推出音乐新人,也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聚集更多音乐人才,助力中国音乐界提升国际话语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