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20年来托管机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呈跨越式发展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托管业务已成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推动源泉。青年报资料图

今年是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20周年,由1998年托管行业发展初期的123.5亿元到2017年底的141.5万亿元,增长了10000多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资产托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托管机制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空间大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4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06%,国内存托比达83.6%,托管系数已达57.57%。资产托管行业覆盖面广,托管产品种类丰富,服务的客户已由最初的基金管理公司扩展到目前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养老金公司、企业年金、境外资管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等社会方方面面,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报告展现了资产托管机制对于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层面上,托管人可协助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搭建资管行业征信评价体系,监督资产管理人投资行为,促进整个资本市场规范化运作;在微观层面上,托管机制作为一种受托职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资产管理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独立第三方监督,安全保管客户资产,充分披露资管产品信息,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提升社会信用水平,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在报告中提及,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和产品,带来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并进而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和资产托管服务的创新。随着托管产品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手段上升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创新能力、差异化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托管产品研发,形成领先的托管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升核心能力。

同时,资产托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的生力军,伴随着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托管市场日趋成熟,产品及服务范围不断丰富,托管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托管业务发展呈现出综合化、规模化、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集团化、全球化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重要推动源泉。

严格区分托管人和管理人职责边界

中国银行业协会黄润中秘书长指出,托管机制使得投资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与保管权三权分立,托管人接受管理人和投资人双重委托,通过核算估值、与管理人建立对账与信息披露机制,助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

其表示,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要求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托管机制成为各类资管产品运行中的基础制度,这些都为托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接受投资人的委托,保护投资人利益,实现对投资资产的避险、保值和增值。资管新规为托管全面嵌入各类资管产品、切实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

黄润中强调,在资管新规严格破刚兑背景下,需严格区分托管人和管理人的角色、职责边界和责任承担,特别是需要破除私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银行和券商信用,托管银行所承担职责主要是合同约定的资产保管、资金清算、核算估值、投资运作监督、信息披露、独立建账、资料保管等事项。只有各市场主体尊重法律法规和契约精神,才能促进托管银行更好服务资管机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共同推动资管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