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诚信遇见公益

合力共创社区扶贫济困“海豚模式”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一家社区基金会——曹杨社区基金会;一家崇尚公益的企业——海豚信用;一个居民自治项目——十号爱心汇。三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主体,因诚信和公益而走到一起。三方合力汇聚公益能量,通过线上成立公益二手交易平台,线下举办“同心集市”等形式,让长期无人认领的“失物”、居民家中早该“断舍离”的闲置宝贝,幸福找到“新安处”,并将义卖筹款用于关切社区困难家庭和奖励社区优秀志愿者。这一在社区扶危助困道路上创新走出的“海豚模式”,以小善传递大诚信、以小平台带动大实体、以小集市汇聚大爱心。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十号爱心汇社区扶贫济困的慈善“基因”

8年前,家住曹杨街道兰花大楼的一户居民,其独生子突患白血病,高昂的医药费使家庭陷入了困境。花溪园爱心回收帮困小组得知后,利用爱心回收得到的资金开始长期资助该户家庭。最终,孩子的病情逐步趋于稳定,如今顺利读完了大学。

从此,变废为宝、爱心互助的传统就在小区里保留了下来,并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十号爱心汇”。

每个月的10号,花溪园的居民都会自发将家中的废旧报纸、纸箱、瓶瓶罐罐拿到居委会的爱心物资回收站,再由其集中卖到废品回收站,将所得钱款汇聚为善款,专门用于帮助小区的困难居民。

自2010年启动以来,花溪园“十号爱心汇”已经累计捐献物品3万余次,共募集爱心42000元,帮助小区45位重病患者解决生活困难,资助困难家庭达到200多个,其中定期帮助8名重大病居民和4名经济困难的学生。

之后,“花溪凝爱基金”随之诞生,每月一次的废品物资回收款、居民捐款、共建单位资助款都纳入“凝爱”基金。基金还选拔了5位管理小组成员,悉心维护日常运作。

这一切积极发动居民自治、推动社区用志愿公益来“扶贫济困”的光荣经验,早已融入了曹杨社区的慈善“基因”,也让街道成立曹杨社区基金会的决定变得“顺其自然”。

2015年底,曹杨社区基金会正式成立。基于先前的社区自治经验,在社区基金会运作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得到了来自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上海公司、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普陀区政府基政科、上海市普陀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普陀区曹安敬老院等近十家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以慈善、公益、自治、互助等方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然而,如何在“十号爱心汇”的基础上有更大的作为?如何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如何成为更好撬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这三个问题对于没有公募资质的曹杨社区基金会来说,是必须要郑重应对的考验。“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就突破不了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瓶颈。”曹杨社区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说。

跨界巧合作让诚信遇见公益

2017年初,作为先行先试单位,曹杨街道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公益合作伙伴——海豚信用,并正式启动了市级诚信项目“海豚寻物”。

这是一个让传统“碰撞”互联网的有趣尝试,“海豚寻物”作为一个失物招领平台,把传统的拾金不昧行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通过给予公益奖励、红榜记录等形式,鼓励更多人加入“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大行动,并借助互联网形成大数据精准推送,提高物归原主的概率,形成社会化互帮互助的社区公益平台,还能在全民中加强讲诚重信的正面引导。

该项目除了在线上有平台对接,线下还设计了专属“小黄箱”。按照步行800米就能看到1个“小黄箱”的标准,曹杨街道在全部20个居民区、数十家社区单位共安放了40余个“小黄箱”,让捡拾物品有处可交、随处可交成为可能。刚运行的头三个月,通过“小黄箱”交还的捡拾物品已经在百件以上。

在与海豚信用成功合作的过程中,也给了曹杨社区基金会工作人员新的思路和灵感。

一方面,在与居委会的工作交流中,会听见很多工作人员反映,小区内无人认领的物品日益增多,但又不好处理,“万一前脚刚扔,后脚就有居民来寻失物,大家常常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但日积月累堆放场地也有限,失物的‘出路’至今无解。”另一方面,除了“十号爱心汇”主要向居民收集的废旧报纸外,很多居民家中其实还有不少闲置物品,有的甚至沦为了楼道内堆砌的“有价废品”。“如果也能为这些闲置物品找一个‘新安处’,既能帮助居民家中、楼道‘断舍离’,又能扩大社区基金会资金的来源渠道,让‘公益心’凝聚更大力量。”曹杨社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

于是,不久后,一个带有“自发性公益二手交易平台”标签的公益义卖版块在海豚信用APP上亮相了。低音炮户外三防蓝牙音响、人物自述励志书一套、家安空调消毒剂、九阳电磁灶头……无论是长期无人认领的物品,还是自愿捐赠的爱心闲置物品,抑或是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提供的义卖物品,都能在平台进行义卖,所得款项每季度进行核算,扣除物流等基本成本费用外,全部捐赠曹杨社区基金会,继续投入到新一轮的公益帮扶中,形成了完美的公益循环。

以小平台带动大实体以小集市汇聚大爱心

“我有闲物,换你爱心,送TA温情。”为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海豚寻物”项目的内涵,将其与公益志愿以及居民自治更加紧密地结合,如今,曹杨社区基金会又创新性地衍生出了“海豚同心集市”公益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爱心集市的义卖,将长期无人认领的物品和居民捐出的闲置宝贝转化为公益收入,并捐赠给曹杨社区基金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品征集上,曹杨社区基金会不仅限于花溪园居民、海豚信用这两处“货源”,更是吸引了扇形指尖、微尘公益、佳和青年创客、互助公益等社会资源一同参与爱心义卖活动。第一场“海豚同心集市”物资征集的前3天,就收到了吉他、皮包、小家电、玩具等各类宝贝60余件。

规模扩大了,花溪园在原有“十号爱心汇”管理小组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人员,志愿者们分工明确,从入户宣传、义卖品估价、义卖收款、善款出纳等等,各司其职。同时,整理完毕的捐赠物品,被制作成了义卖清单,通过曹杨社区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义卖活动时间、地点和爱心义卖微清单,以供更多居民知晓参与。

“海豚信用”APP还将二手公益义卖平台专门开设了“十号爱心汇”专窗,“爱心汇”管理小组成员有独立的后台账号,可以随时将居民拿出的义卖品拍照上传到平台上,实现了“海豚同心集市”的天天可做、人人可见。

而在落实善款方面,除了“十号爱心汇”最为关切的社区困难家庭外,曹杨社区基金会也将受益人群延伸至了社区中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据介绍,目前基金会设立了“曹杨&海豚”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资助曹杨辖区内的“好心人”。例如,为社区的“健康卫士——医疗志愿者送上血压计,为社区中的公益理发师送上一套美发工具等,”我们希望用公益众筹的资金去资助好心人,扶持他们更好地为大众居民服务,从而形成‘众人——好心人——众人’的公益循环,鼓励更多曹杨人参与公益、热心公益、回馈公益。“曹杨社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