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集中三馆优势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世纪典藏”免费展出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昨日,参观者在观看一个幼年大熊猫标本。新华社 图

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特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将于今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免费展出。该展集中三馆优势资源,展出了原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旧藏的自然史和人类学、考古学、艺术类藏品及相关展品共百余件,挖掘上海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报记者昨天前往探营。

据悉,本次展览精心选取了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曾经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兽类标本83件、人类学标本7类、文献图书资料17本进行展示,并选取了文物旧藏以及与其类似的古代艺术品共计44件。其中有许多珍贵的藏品,有中国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有世界最早的白鳍豚完整的骨骼标本和一副下颚标本,这两件标本比白鳍豚的模式标本采集时间还要早数年;有中国最早的兽类标本——采于1871年的金钱豹标本;有世界现存最早的海南长臂猿充填标本;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等等。

■A16

本报讯 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特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将于7月17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免费展出。

该展集中三馆优势资源,展出了原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旧藏的自然史和人类学、考古学、艺术类藏品及相关展品共百余件,将科学、文化、艺术和历史相融合,探寻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挖掘上海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报记者昨天前往探营。

本次特展内容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包括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自然历史,包括“让东方绽开文化之花——溯源亚洲文会”“中国的兽类走向世界”“上海记忆——上海自然环境变迁的见证者”三个板块;第二部分为人类学、考古学与艺术,包括 “从上海博物院的收藏看中国早期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文化人类学蓬勃展开的田野调查”“中国古代艺术品”三个板块。展览主要通过标本及文物展示、复原小景箱、图文版、经典绘画、小视频、手机APP等形式实现。

据悉,本次展览精心选取了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曾经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兽类标本83件、人类学标本7类、文献图书资料17本进行展示,并选取了文物旧藏以及与其类似的古代艺术品共计44件。

本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的藏品,有世界最早的白鳍豚完整的骨骼标本和一副下颚标本,这两件标本比白鳍豚的模式标本采集时间还要早数年;有中国最早的兽类标本——采于1871年的金钱豹标本;有世界现存最早的海南长臂猿充填标本;有中国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有珍贵的普陀山考察研究手稿;有写于植物叶片上的经文——贝叶经;有东晋咸和元年的黄淳墓志;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等等。本展览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及文献资料,如亚洲文会的牌匾、各种相关出版物和资料等。

[背景]

还原上世纪30年代上海博物院模样

青年报记者获悉,始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是一座以自然史收藏为主的博物馆。1952年5月19日亚洲文会关闭,其收藏品移交上海市文化局。

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博物馆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自然类藏品绝大部分被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物类部分藏品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该展按当年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展示的格局,运用当年的藏品,情景式还原昔日的风貌,再现上世纪30年代上海博物院处于黄金时代的模样。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