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坐标

上海自贸区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青年报资料图

本报讯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从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国务院相继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四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理念和制度创新成果已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一系列重大改革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扩展到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总面积达120.72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型,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框架。尤其是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定位和关键环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先照后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自由贸易账户、宏观审慎的金融综合监管制度、“证照分离”、分类综合执法等一系列重大基础性改革,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制度和改革经验。

四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理念和制度创新成果已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以及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广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等投资领域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已在全国范围、长江流域范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分阶段有序推广实施。跨境融资、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制度创新改革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进“三区一堡”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7年3月24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3月30日,国务院印发自贸试验区3.0版方案。主要内容是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建设“三区一堡”(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强化“三个联动”(区内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方案明确了98项重点改革任务,至2017年底,98项改革任务已全部推开,超过76%已基本完成。

其中,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现。“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深化,把国家、市、区所有涉及企业市场准入审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其中47项涉及国家事权的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已开通覆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网上登记服务系统。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功能模块从6个增加到9个,覆盖部门范围从2个扩展到23个,于2017年年底实现了与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的全面融合对接。目前上海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平台用户达5800多家,服务企业数超过24万家。

开放型经济体系风险压力测试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持续推进对外开放领域扩大,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项目数2404个,其中2017年新增412个,并进一步提出新一批涉及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专业服务及先进制造业7大领域的扩大开放措施建议。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提升,货物进出口海关通关时间较2016年压缩近1/3。金融开放创新和功能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上线运行,“上海金”在国际市场首次上线期货合约产品。

同时,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的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新区企业办事“一网通办”已实现327项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不见面审批”173项,“只跑一次” 154项,“一网通办”实际办理时间压缩85%。

此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建设加快。扩大投资领域市场合作,完善贸易支持服务体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