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共青团珍贵文献昨“回家” 泛黄纸张记载青年奋斗身影

    捐献人邵楠翻阅着上海共青团历史文献。青年报记者 马鈜 摄 蔡广新 制图

泛黄的纸张,正默默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一批总计841页的上海共青团历史文献在外漂泊了数十年后终于“回家”了。昨天上午,捐献人邵楠亲手将自己拍卖得来的这批藏品交到了团市委书记王宇的手上。

“所有青年,都在团组织的带领和凝聚下,热火朝天地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这是这批文献很重要的一个反映。”邵楠说道,“凝聚青年加油干的十足干劲,号召大家投身如火如荼的建设,至今读来仍会让人心潮彭拜,奋斗拼搏也是各个时代青年发展永恒的主题。用现在的话讲,更是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而今,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当下,泛黄的纸张依然吹响着最响亮的号角。据团市委办公室介绍,在细心收藏这批珍贵史料的基础上,将重新策划开办一个团市委的团史陈列室,届时,这批史料将成为“镇团之宝”。通过这一窗口,也能让社会和各界青年更多了解共青团,参与青年事业、祖国建设。

■A08

泛黄的纸张,正默默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一批总计841页的“上海共青团一大到五大的文献”在外漂泊了数十年后终于“回家”了。昨天上午,捐献人邵楠亲手将自己拍卖得来的这批藏品交到了团市委书记王宇的手上。在王宇看来,这对更深入研究青年史和共青团不忘初心教育都极具意义和价值。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拍卖会上志在必得

就想着有朝一日让文献回家

邵楠是一名投资人,闲暇时分也是古籍善本、史料文献的收藏爱好者,在发现宝贝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了一些团代会的史料文献散落在民间。

在邵楠看来,自己与共青团十分有渊源。从2008年加入市青联到如今任市青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一眨眼也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毫无疑问,青联、共青团就好像是我娘家一样亲切。”

三年前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上海共青团一大到五大的文献”作为一套拍品公开竞拍。文献数十件,841页,时间跨度从1950年到1964年。起拍价5000元,几轮下来,邵楠终用30万元将其拿下。如此志在必得,邵楠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希望有朝一日能让漂泊在外的文献回归故里。

“我不喜欢谈钱,真的,这个跟多少钱没关系,有人觉得30万元价格高了,有人也可能觉得低了。在我看来,既然在拍卖会上看到这批文献,我就应该让它们回家。它们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我把它们再拍回来,捐赠给团市委,就好像完成了一种使命。原件中很多是手稿,因而也存在着唯一性。”对于记者问及的竞拍成交价邵楠这般说道。

史料点滴中

反映时代发展进程

从第一眼看见这批文献时,邵楠的内心就起了波澜。在没有电脑的时代,许多会议文件、记录都还是以手稿的形式存在,无论是团系统的工作作风,还是文件本身传递出的信息,在他看来,都值得当下的青年人悉心回望和品读。

拍品拍回后,邵楠仔细研读起来。他注意到,1953年的一本会议记录册的封面上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到1957年之后,名称就变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随着新民主主义改造的完成,共青团的名称也发生变更,这亦是时代变迁最好的记录者。”

越是仔细研读,邵楠越是感到了心潮澎湃。“这些文献无不反映着当时团市委就始终带领着各界青年一起投身重建新中国的洪流。你看,这些文献将共青团、青联这个口子当时的工作面貌展现得一览无余。”邵楠随意翻出一本“一大”时期的文件,“瞧!领导人的手写批示都在上面,那是对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工作作出的批示。”

此外,所有文件编号、记录员、打字员、校对员都一一具名,邵楠觉得,这也反映了当时共青团工作作风的严谨和缜密。

让人意外的是,团工作当时许多文件用纸都是循环利用的。其中的一本工作简报中,全都是一些废弃纸张的再利用。“如果熟悉时代背景,就很容易地知道那时候物质还极其匮乏。你看,这本1959年的材料汇编,正逢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团工作亦是因陋就简。”

邵楠注意到,在废弃纸张上再张贴报纸制成简报,因生怕翻阅人阅读有障碍,当时的工作人员就很仔细地将张贴部分用彩色笔圈出,以示醒目。“不因条件的局限而降低工作的要求,这种工作作风实在让人过目不忘。”邵楠几度提及。

凝聚青年参与国家建设

加油干的干劲让人激动

“所有青年,都在团组织的带领和凝聚下,热火朝天地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这是这批文献很重要的一个反映。”邵楠说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3年5月28日至6月1日召开。此次文献里有当时的《青年报》就祝贺大会胜利闭幕时刊发的一篇竖版社论——《自觉地劳动,勇敢地站在祖国建设的前列》。其中提及:“这次团代大会上通过的几项决议,就是我们当前积极参加祖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切实贯彻这些决议,就要依靠我们高度的自觉性。”

邵楠还一边翻阅着1953年团代会的工作报告及几项决议,一边随着目力所及读出了声:“在市郊农村中,团的组织要以农业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在协助党克服‘五多’现象,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认识农业生产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邵楠感到,那时谈团工作,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等都特别紧密而具体,并不是空谈。

另外,在历次团代会以及团组织平时工作中,从表彰青年突击手、青年突击队、弘扬优秀事迹的决议文件里,团工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气息也扑面而来。

邵楠注意到,那个时代轻工业还比较薄弱,但轻工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在肥皂厂、手表制造、橡胶生产、民族乐器的发展、木材加工等各行各业中许多先进典型被发掘被表彰,这从侧面彰显出时代的导向。

“凝聚青年加油干的十足干劲,号召大家投身如火如荼的建设,至今读来仍会让人心潮澎湃,奋斗拼搏也是各个时代青年发展永恒的主题。用现在的话讲,更是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邵楠说道。

而今,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当下,泛黄的纸张依然吹响着最响亮的号角。据团市委办公室介绍,在细心收藏这批珍贵史料的基础上,将重新策划开办一个团市委的团史陈列室,届时,这批史料将成为“镇团之宝”。同时,841页内容都将以信息化的形式做更好地呈现和传播,这对青年史的研究、共青团的传承发展和作为下一步共青团不忘初心教育的重要载体都极具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一窗口,也能让社会和各界青年更多了解共青团,参与青年事业、祖国建设。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