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小作曲家工作坊培养中国音乐未来

七天 把九个孩子变成小作曲家

青年报记者 陈宏

    这些孩子这两天正在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课程。

本报讯 “我期待,在这些孩子里面,能诞生未来‘中国的声音’!”昨天,在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策划的2018MISA小作曲家工作坊授课期间,负责人乔恩·迪克告诉记者。这个工作坊今年有9位孩子入选,他们在其中得到了国际级大师的辅导,并将在7天时间内创作出一部作品,最终完成公演。这也是上交践行社会责任、培育文艺后备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这个小作曲家工作坊三年前正式启动,通过参与音乐游戏,与上交和纽爱的演奏家进行交流,接受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坊的导师们将唤醒有一定音乐基础的青少年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专业的作曲技能。今年的导师阵容中,来自纽约的除了创始人乔恩·迪克,还有纽爱小作曲家工作坊项目部门负责人杰西卡·梅斯。

两人表示,前两届工作坊的成员,创作作品和完成质量之高,让上交和纽爱对工作坊在中国的发展更有信心:像小作曲家缪容从第一届只进入了12强,到去年进入工作坊并拿出作品,首演了《苏州河的四季·秋》,他和创始人乔恩相约今年的音乐会,向他展示一年来的“成果”;第二届小作曲家工作坊的朱子琪,今夏将赴美国参加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作曲夏令营。

今年工作坊的9位孩子,这两天也正在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课程。特意从伦敦飞回上海的16岁小学员冯谕珑告诉记者,他对导师的想象力启发课程,特别感兴趣:“比如他让我们在白板上画东西,要求是画一座雷电交加中的房子,但导师只给我们画了一个没有顶的方框。我们一开始还只是常规地加上门窗而已,后来大家想象力被激发,有人画上了太阳和火柴,像是在施法;也有人加上了人,把整个画面完全改变了——导师就希望我们能理解,在创作大型作品时,增加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细节装饰,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

初二就出国读书的冯谕珑,得知小作曲家工作坊报名的消息后,自己在网上提交了简历和所擅长的乐器。他掌握多种乐器的本领,让他轻松入选,“但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因为我在英国读的是男校,虽然也经常有演奏的机会,不过想演奏自己的作品还不可能,所以,这个工作坊的机遇真是太难得了!他们不但教了我音乐上的技法,还让我对于创作音乐的思路得以打开。”

当然,这个作曲工作坊,并不仅仅针对冯谕珑这样有志于走专业音乐道路的孩子,对今年15岁刚刚从上外附中毕业的伍宇洋来说,这里更是一个丰富自己兴趣、开拓音乐视野的好地方:“我平时只练钢琴,今年才刚刚接触作曲——我希望,音乐能伴随我长大,但它始终只是我的兴趣。”

这样的基础力量,恐怕才是音乐界长期繁荣发展乃至诞生未来属于“中国的声音”的真正驱动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