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年,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集聚上海

三个“转变”造就国际金融中心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上证交易所。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集聚上海,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让我们寻着历史足迹,来见证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诞生、集聚、创新、发展,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也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改革发展历程。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探索阶段到逐步集聚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探索阶段,金融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已在上海落点布子。1984年新中国首只股票——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发行,1986年首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在上海开办,1988年第一家外汇调剂公开交易市场在上海成立,这些都启动了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河。

在没有确定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前,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有关的研究与讨论已在推进。早在1989年2月2日,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召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有关单位开会研究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方案。上海市委根据当时金融商品不够丰富、企业财务没有公开和外汇管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对股份制发展和证券交易所设立的问题提出了“态度要积极,工作要扎实”的指导意见。紧接着的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召开会议,研究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方案研究小组,提出要本着“创造条件,水到渠成”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将上海市的研究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结合起来,从金融的角度研究运行规则和防止产生问题的方法,以可行性、操作性为主提出详细的整体设计方案,方案要细致,应经得起推敲。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不能不提的是著名的“康平路会议”。

1989年12月2日,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在上海市康平路市委小礼堂召开题为“深化改革,发展上海金融事业,把上海金融搞好”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三人小组,负责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领导工作,标志着上海证券交易所进入筹建阶段。三人小组成员分别是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上海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三人以个人身份直接对朱镕基负责。三人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和规划,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管理处承接,会议初步决定尽量争取在1990年12月开业。

朱镕基在1990年年中率领上海经济代表团访问香港,并以上海市长身份出席“沪港经济合作”研讨会。朱镕基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这句话迅速登上全世界媒体的头条,外媒评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不会变”“上海证券市场及金融发展将矗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市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正式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当天,交易方式是采用自主研发、微机联网的电脑自动撮合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交易,领先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手工竞价交易方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而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相继成立,上世纪90年代是逐步集聚阶段,全国性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在上海初步形成。

完善规模扩大到提升功能阶段

进入新世纪,是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和规模扩大阶段,基本确立了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陆续成立,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体系。

上海黄金交易所值得一提,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中国才开放了黄金饰品市场,到了1992年,国家开始实行浮动的黄金价格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当时要争取建立黄金交易所不光是上海一个城市,在国务院牵头,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一起研究后,最终决定将黄金市场落户上海。2001年6月11日,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史纪良主持会议,宣布成立上海黄金交易所筹建小组,最初的想法是把这个市场放在外汇平台上,将黄金作为一个新品种加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中。

随着筹备小组对黄金市场研究的深入,渐渐发现黄金市场的建立绝不像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如其他外汇产品那样可以放在外汇市场平台上作为一个产品来做。在听取各方汇报的情况后,上级领导决定,黄金交易市场要专门成立一个独立的体系。黄金交易所不再是在外汇交易中心体系下的一个部门,它将是一个自成一体的金融市场。于是,在黄金交易所筹建运行体系会员制架构里面,除了引入黄金的矿业及首饰加工企业以外,还把金融机构引入了其中。

有一个细节是,在最初的时候,发现企业对交易所不太了解,认为市场直接买卖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交易所呢? 筹备小组开会讨论后,决定采取一种封闭方式,也就是说有入会限额,而且以后的会员只能转让不能发展,要发展必须会员大会所有的会员投票,半数以上同意才可以发展成为会员,这样一来会员就变成了较稀缺资源。通过这种创新的会员制度,最终吸收了108家会员单位。

2002年10月30日,在位于上海外滩东一路15号那座老建筑里,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敲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锣声。历史总有这样的巧合,著名电影人赵丹主演的电影《乌鸦与麻雀》里,老上海人在1949年前“轧(换)金子”就是在这座大楼前排队,几十年后,这座大楼又成了新中国黄金交易的市场。

当敲锣开市后,由山东黄金卖出、上海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有限公司买入的第一单成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首笔黄金交易,成交量是一手,即一千克,成交价格与当时国际上的黄金价格基本一致,每克为83.68元,成交金额是83680元。而首日成交量540千克,成交金额达到4508.655万元,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立实现了中国黄金生产、消费、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是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我国境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与结算的公司制交易所。发展金融期货,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提升功能阶段,支撑上海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随着2016年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成立,上海形成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投融资平台,银行间市场已成为我国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和基准汇率生成地、以及境内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定价中心。上海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充分发挥了积极的“稳定器”作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影响]

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了三个“转变”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伴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历程,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金融市场体系逐步齐备,金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达1428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32倍。2017年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

2017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股票交易额和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铜、天然橡胶等10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二是市场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上海成功推出了中期票据、国债期货、股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从传统的投融资功能拓展到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政策传导等多种功能。

三是市场资源配置从面向国内到走向国际的转变。证券“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沪伦通”正在稳步推进,为更多的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开辟了多种渠道。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ETF等试点顺利推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