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对一份书单何必那么认真?

记者 郦亮

本报讯 记者 郦亮 这两天读书界最火的莫过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开列的一份“不必读书单”。里面罗列了一大批他认为读来没有用的图书。让很多人感叹原来自己读了那么多“没有用”的书。不过,一份“不必读书单”引起如此大的震动,也折射出人们对于书单的痴迷依然很执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认真。

严锋的这份“不必读书单”可谓是打击了一大片。“不必读”的作品包括“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所有名著的续书”,“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所有的阴谋论类书”。

这份“不必读书单”一经抛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很多读者感叹自己这么多年读的书都白读了,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一些书店的经营者则抱怨,严锋的这份“不必读书单”打击面太广,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意产生影响。因为“不必读”的图书实在太多了,很多认真的读者将此认为是“无书可读”,也就是“不必读书”了。因为误会太深,引得严锋不得不进一步辟谣,说自己从没说过“不必读书”,只是说了几本“不必读的书”而已。

严锋的“不必读书单”虽然有不少道理,但打击面确实有点大,当然也有比较绝对的地方。不过从读者对于严锋书单的反应,倒是可以折射出他们对于书单依然很痴迷。书单之热,是从近几年图书出版数量猛增,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开始的。在一片茫然之中,很多读者便依赖书单来给自己指引。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次一份“不必读书单”会引起如此大反响。

一份优秀的书单,的确能为读者指明阅读捷径,以经济实惠的方式获取有用的知识,同时避开一些无用书籍的“雷区”,然而并非所有书单都具备如此功能。道理很简单,书单是人开具的,每个人无论阅读如何广泛、学识如何渊博,也无法真正做到遍览群书,因此其书单总会带有个人见识、趣味、研究领域的色彩。如果读者完全“按图索骥”,其实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更不要说,现在有的书单已经成为一些出版商进行图书宣传的手段,本来就是自卖自夸的行为,却被一些读者奉为“阅读圣经”,结果误入歧途。

读者对于书单那么痴迷,显示了阅读习惯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书单”之所以成为热潮,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爆炸,另一方面则是阅读量普遍不足。然而,没有进入任何书单的作品,难道就没有阅读价值吗?相同的情况,任何进入书单的图书,都有阅读的价值吗?不存在任何一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书单,它更不能成为一种偷懒的方式,以此替代读者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每个人的阅读趣味,需要通过长时间阅读慢慢形成,逐渐培养发掘好书的眼光。

 

 

青年报